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學術探奇

更完善的數據傳輸方式,打造未來的電話

電子工程學系吳克利敎授

電子工程學系
吳克利敎授


吳克利教授舉起雙手,周圍都是發泡膠錐筒和天線,驟眼看會以為他準備穿越時空。包圍著他的有一圈感應器,還有大量的金字塔棉用來吸收感應器發出的電磁波,讓儀器能一直持續錄得流動電話訊號。熱衷於實驗中的吳教授,有點像達文西的維特魯威人。

全球唯一的校園內射頻輻射研究實驗室,於二零零六年在中文大學成立,由電子工程學系的吳教授出任實驗室主任。這個實驗室進行的研究讓我們窺探未來流動電話的世界,影響以後社會如何互動通信。吳教授希望能提升智能手機的技術,改善日後人們的溝通方式。

吳克利敎授和研究生趙魯豫於射頻輻射研究實驗室

現時市面上的智能電話約有七個或以上的天線。每一代的電話制式和系統,包括3G、4G、WiFi、藍芽,令流動電話變得更複雜。因為電話中的每個天線都會發出電磁波,而其他使用非常接近甚至相同頻率的天線都會收到這些電磁波,造成干擾阻礙到電話的運作。吳教授表示,這是業界中眾所周知的問題。

吳教授領導他的研究生小組,發現了抵銷這種干擾的新方法──利用電話變壓器發出的部分能量來「吃掉」導致干擾的相反訊號。目前業界的處理方式是阻擋這種訊號,但吳教授的策略卻是啟動訊號,為同樣數量的訊號製造相反的路徑來抵銷干擾。

智能電話市場競爭激烈,如何能令技術完善成為焦點。根據Gartner提供的數字,去年智能電話的銷售量首次超越普通電話,達到9.68億部,佔全球手機銷售數量的54%,較前年上升54%。

以iPhone為例,蘋果公司的操作系統有其獨特的模式,在通話期間iPhone不會同時下載數據;這是因為兩個功能涉及的天線是分開的,其中一個運作時,另一個會被攔截。其他電話廠商也各自用不同方式來減低天線間產生的干擾,但這樣會減慢數據的速度。

測試CRDN用雙天線智能手機樣機

吳教授的研究小組則發明了「耦合諧振去耦網絡」(Coupled Resonator Decoupling Network),這個技術能幾乎完全消除干擾。吳教授表示:「我們能把干擾大幅減至幾百分之一。」這項去耦技術已取得專利,屬於中文大學的知識產權。吳教授希望可以透過成立衍生企業,將研究成果進一步開發作商業用途。

智能電話中存在越來越多頻率,所以吳教授相信未來幾年手機市場的關鍵發展之一,是減輕頻率之間的干擾。吳教授開玩笑道:「這世紀最值錢的首先是人才,其次便是頻譜。」

發現可以利用簡單的網絡濾除訊號之間的干擾,是吳教授指導的研究生趙魯豫,他表示當時自己也不相信這個成果,也未意識到當中的重大意義。而在商業和學術領域都有豐富經驗的吳教授,則洞悉到這個發現對智能手機廠商的意義。

目前這項研究的部分贊助來自私人企業,吳教授與國內的電訊業也有緊密連繫。他認為在香港做研究有很大的優勢,因為離香港不遠就是電子產品的生產基地,這樣研究人員可以很快得到業界的反饋,知道他們想解決哪些問題。

可用在智能手機中的多層陶瓷解耦網絡芯片

吳教授的著眼點之一,在於將研究成果應用於體積日益縮小的智能手機。吳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已成功開發了多層陶瓷基板,只有1立方毫米;但他已訂下目標,研究更微細的部件作大量生產。吳教授認為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倘中英文版本出現歧義,概以英文版本為準。


 

本文出自中大主網頁(2014年4月)

標籤
吳克利 電子工程學系 電信 數據傳輸 智能電話 工程學院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