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口談實錄

勇敢築夢

2016年度羅德學人戴漪晨暢談對科學研究與義務工作的一腔熱誠。

<em>(Photo by ISO staff)</em>

戴漪晨
生命科學學院分子生物技術學課程四年級生
2016羅德學人

恭喜你成為2016年度羅德學人!你最感謝中大哪些人?

首先當然是聯合書院院長余濟美教授,他一直鼓勵我攻讀博士學位,提醒我盡早了解申請羅德獎學金的事宜。當我準備最後一輪面試時,余教授向我介紹2010年度羅德學人鄭華哲師兄。鄭師兄是一名醫生,在百忙之中抽空打電話給我,告訴我面試要注意的地方。最後我還要感謝幫我寫推薦信的四位中大教職員。

可否談談你在美國和北京的學習經驗?為何選擇來中大讀書?

在紐約讀小學時幾乎沒有功課,但每天放學要看報紙,從那時起,我學會了關心社會及參與時事討論。在北京讀中學時,除了功課比較多,更發現自己的數學竟是全班最後幾名,幸好老師願意為我補課,讓我追回進度。至於選擇來中大讀書,除了科研出色外,我還特別喜歡中大的人文精神。

你非常積極參與義務工作,做義工和在實驗室從事科研工作有甚麼不同?

義務工作和實驗室的科研工作一樣,需要很強的溝通技巧和團隊精神。很多人以為科學家都把自己關在實驗室裏,不見人也不跟別人說話,這絕對是個誤解。現今科研講求跨部門合作,需要不停交換意見、集合所有人的實驗成果,才能得出最終結論。做義工則需更高的溝通技巧,團員來自不同學系,年齡也不一樣,服務對象更可能來自不同階層和文化背景,要達到和而不同是最大的挑戰,也是最好玩的地方。

身為年輕的女科研學者,你認為男女在科研領域是否享有平等的機會?

男女受教育的機會在華人社會漸趨平等,但還會聽到不少科研人員私下議論一些成就非凡的女同行「花太多時間做實驗室的工作,忽略對丈夫和兒女的照顧」。我希望將來社會能給予所有熱愛工作、願意投身科研的女科學家應有的支持和尊重,其實男女均可分擔照顧家庭的責任,而每個人都有權投入做自己喜愛的工作,不必因性別限制他們為科研,甚至整個人類社會所作的貢獻。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472期(2016年2月)

標籤
學生 戴漪晨 羅德學人 羅德獎學金 分子生物技術學 生命科學學院 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