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榜上友名

豈止教外國人講廣東話

白杰搭出文化與世代的橋樑

廣東話教師白杰為中大生物學系校友<em>(Keith Hiro攝)</em>

白杰是加拿大卑詩大學廣東話課程的唯一講師,肩負着在異鄉推廣粵語文化的重任。這位移居北美的中大生物學系畢業生,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自小對生物和語言學均有濃厚興趣。大學時期曾參加逸夫書院舉辦的交流活動,到美國當交換生,認識了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新朋友,令他眼界大開,加深了對語言的興趣,中大畢業後決定再次飄洋過海,到美國攻讀語言學碩士。

完成研究院的課程後,白杰選擇留在美國,在加州的國防語言學院教普通話,一教就是八年。

「那裏的學生很特別──他們要接受軍訓,有些更上過戰場,學習態度嚴謹認真。課程也相當緊湊,每天至少上六小時課。短短一年內,學生從完全不懂中文,漸能掌握基本聽、讀、寫的能力,更可用普通話作簡短對話。」

雖說在那裏教書頗有滿足感,白杰卻逐漸體會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孤獨。除了教師團隊全以普通話為母語,有時他想向學生介紹一些有趣的廣東話詞彙,卻自覺和教學內容無直接關係而打消念頭。

白杰與UBC廣東話課程學生

正當躊躇工作去向之際,白杰得悉卑詩大學新設廣東話課程,急需聘請講師,便抱着姑且一試的心態應徵,憑着多年的專業外語教學和評核經驗,最終拿下教席。

如今他雖是該校廣東話課程的唯一講師,卻絲毫沒有孤軍作戰的感覺,反而以「興奮開心」來形容自己的心情。今年,卑詩大學迎來了逸夫書院的交換生,白杰立刻安排他們和廣東話課程的學生見面交談。

「和逸夫學生相處時感覺格外親切,當他們知道我也是逸夫校友,和他們一樣做過交換生,都難掩驚訝的神情。」

逸夫學生為廣東話班介紹了許多大學生常用「潮語」,例如形容「擺脫單身」的「出pool」 等,換來一陣又一陣的笑聲。

「有廣東話班的學生更對我說和中大生交流,是整個學期得益最多的一節課。」

中大生在卑詩大學廣東話課程介紹「潮語」

但現時許多人會選擇學習普通話,對廣東話有興趣的學生,會否愈來愈少?白杰不以為然:「其實海外還有很多人想學廣東話,最重要是有人願意投放資源,提供專業的學習環境。」

白杰講授的課程現已踏入第二年,最初只限非華語學生報讀,現在則開放給以普通話為母語的學生,反應非常熱烈,下學期更徇眾要求加開一班。

學生們帶着不同的期望走進教室,有想拜師學藝的功夫愛好者,也有不少人是出於對廣東飲食文化的熱愛,或是希望融入加拿大和亞洲的粵語群體,方便交友、經商和工作。

至於加拿大出生、家庭有粵語背景的學生,他們的目標比較明確,就是希望和家中不懂英語的長輩溝通。

「這類學生剛來上課時,說話吞吞吐吐,夾雜許多英文。現在聽到他們愈講愈流利,甚至可以和祖父母用廣東話聊天,感覺很溫馨。」

白杰:「其實海外還有很多人想學廣東話,最重要是有人願意投放資源,提供專業的學習環境。」<em>(Keith Hiro攝)</em>

語言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築起溝通的橋樑,聯繫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就像白杰的廣東話課程,不僅聯繫了加拿大的學生和他母校的師弟妹、幫助移民後代與家中長輩溝通,更讓白杰在異鄉尋回自己語言的根,促使他全心投入教學,將粵語文化傳揚海外。

文/資訊處 Annie L.  

 

本文出自中大主網頁(2016年12月)

標籤
白杰 校友 講師 中國語言 廣東話 生物學 逸夫書院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