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口談實錄

栽培藝術家的藝術

(Photos by ISO Staff)

莫家良教授
藝術系系主任

 

中大藝術系有何獨特之處?

藝術系歷史悠久,前身是1957年於新亞書院成立的兩年制藝術專修科,其後發展為四年制。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成立,新亞書院為成員書院之一,藝術系成為香港第一個提供專上藝術教育的學系。後來不同大專院校的藝術課程相繼出現,有些注重創作,有些集中研究藝術史,而中大藝術系則理論與創作並重,以傳統中國藝術為課程核心。藝術系的每位學生都經過嚴格挑選,正因師生比例小,彼此的關係相當密切。

如何團結系內研究不同藝術範疇或從事不同創作的老師?

只要老師們都熱愛藝術、認真教學,大家真誠相處,做事就自然會齊心。教研人員的不同背景與專長能展現藝術系的多元文化,當我們需要某個範疇的專家意見,可以詢問相關的同事。遇上大型活動,又可分工合作,共同為藝術教育而努力。

現在高等院校的藝術課程愈來愈多,會否形成院校間激烈的競爭?

應該說合作的機會多了,例如我們和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訂立協議,讓兩校學生可到對方學校上課,這樣學生可選修的科目範圍就更廣。其實多了專上藝術院校,不僅增加中學畢業生的升學選擇,藝術系畢業生也可到不同的院校執教,有助提升本港整體藝術教育的氣氛。

你心目中理想的藝術系學生需要具備甚麼特質?

我希望他們擁有較全面的知識,除了藝術範疇外,亦對其他學科具備一定的認識,以融入中大這所研究型綜合大學。另外,品德亦非常重要,收生面試時,老師們會在言談間觀察學生的為人──是否誠懇?是否真誠對待藝術?對藝術又有多大熱忱?

藝術系如何栽培這一類學生?

除了課堂上的學習,我們鼓勵學生與不同團體交流和實習、積極參與國際藝術博覽,在本港以至海外不同的展館呈現他們的作品,希望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能獲得更多創作經驗,並從中學習如何待人處事,因為最有效的藝術或品德教育不是灌輸,而是老師們的身教。

近年來,家長對子女修讀藝術的心態可有改變?

心態比起以前開明多了,過往很多人認為藝術系畢業後就只能做藝術家,而當藝術家又一定很難維持生計。但現在經濟比以前進步,藝術家有更多工作機會,學生畢業後可以選擇做學者、老師,甚至藝術行政、設計、傳媒、導演等工作,出路多了,家長的心態也放寬不少,願意支持子女發展所長。

現今社會對藝術的支持又如何?

公營或私營機構普遍都願意為藝術發展投放更多資源。博物館、畫廊與展覽廳等場地的數目不斷增加,私營畫廊也願意為新晉藝術家宣傳。雖然當中涉及不少商業元素,但畢竟還是為本地年輕藝術工作者提供更多在香港甚至世界各地發展的機會。

對藝術系六十周年有何感想?又有甚麼展望?

我們今天能夠享受豐碩的教研成果,實在有賴前人的努力,他們為藝術系奠定了非常穩固的基礎。未來最大的挑戰,在於一方面要竭力承傳藝術系的傳統特色,但又不能故步自封、予人守舊的形象。為此,藝術系將努力爭取更多經費,讓學生到海外交流以增廣見聞,同時亦積極建立國際化的教研團隊。我的心願是藝術系的師生可在多元的文化土壤上,專心投入創作與學術研究,讓藝術系能培育更多認真、誠懇,並擁有多面才華的藝術家。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496期(2017年4月)

延伸閱讀︰

標籤
莫家良 藝術 藝術系 文學院 主任 藝術教育 新亞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