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學術探奇

資源豐厚:福兮禍兮?

詹晶剖析富地窮農現象

詹晶:「資源蘊藏對當地政府的運作有切實影響。」

天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常被視為得天獨厚,例如中東某些國家就憑產油富甲天下。然而,天賜良「源」往往是福也是禍。

「資源詛咒」是全球常見現象:擁有天然資源如燃料和礦產的地方,每每也出現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例如發展落後、貪污、社會衝突和極權主義政府。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詹晶教授對這課題的興趣始於研究貴州省兩個相鄰的縣。兩地人口特徵和發展水平極近似,但其中一地發現了大量礦產資源,主要是磷。

該地在發現礦產後,發展開始走下坡,被鄰縣大幅拋離。種種社會經濟問題相應而生,環境遭破壞,黑社會猖獗,人心惶惶。

當地人民飽受其害,觸發了2008年一次大型抗議。超過兩萬人上街遊行,將縣政府總部、公安局等焚毀。

詹教授開始分析這現象背後的原因,發現源於礦產豐饒的地方對礦業過分依賴。

詹教授發現,由於採礦採油等產業需要的是體力勞動而非高知識技能,令地方政府對教育、公共衛生和「人力資本」投放不足。這種短期主義或許適合採礦業,但長遠會對地方政府不利,因為當地經濟和勞動力沒有質量上的增長。

另一方面,資源行業受嚴格管制,令本地官員趁機收賄。負責審批礦業權和執照的幹部出現尋租行為(rent seeking)──這個經濟學名詞是指有人以掌權作為籌碼從中牟利,即政府官員會為審批企業和執照索取「租金」。

以中大為基地的學者為研究,五年來走遍中國六大省份

詹教授透過分析全球數據和親身到國內實地考察得出研究結果,希望能供地方以至國家政府借鑒,為資源豐裕的地區訂立政策。

五年以來,詹教授走遍江西、山西、河南、寧夏、內蒙古和新疆等礦區,訪問過百位政府官員、村幹部、村民、礦場東主和經營者。

詹教授說:「這不僅是個經濟故事,更是個政治故事。資源蘊藏對當地政府的運作有切實影響。」

她的目標是了解採礦如何以產業的角色融入當地社區,以及政府、官員和平民與資源公司之間的互動。到目前為止,主流科學一直在國家層面研究資源詛咒,詹教授是首位在省和地方層面分析的專家。她認為,從政治角度來看,這種「微觀」的觀察特別耐人尋味。

要找出界定問題的可靠數據,同時剖析中國複雜的政治經濟狀況,在詹教授而言既刺激又有趣。煤炭資源豐富的山西是個典型例子,當地的政治問題嚴峻,絕大多數地方官員都與腐敗的省長有關連。

收賄是地方層面最常見的貪污形式,官員甚至會侵吞貨物、公司和物資,或者不履行工作安全檢查等職責,這些失職行為最終釀成致命礦業事故。

詹教授亦進行大型的N統計分析,系統地比較礦業模式如何隨時間推移影響地方政府和經濟發展。這種「縱向」分析透過運行回歸統計分析,考察了多種形式的數據,釐定礦業是否與詹教授在現場考察發現的社會問題直接相關。是次研究追溯到1999年,是中國最早出現可靠統計數據的年份。

她結合現場調查和統計分析,得出定性案例研究和定量數據結果,以解釋「資源陷阱」現象。數據證實了她的大部分假設,即資源價格上漲時社會問題和貪污現象會惡化,而礦業或地區的管制愈嚴格則貪污愈嚴重。

詹教授指出:「礦業會造成社會矛盾,政府應未雨綢繆。省政府應為受影響市民提供補助,中央政府應提防地方官員的尋租行為和貪污。」

與其由政府完全控制礦業,詹教授認為允許企業之間自由交易可出售的採礦權更為妥當,因為政府干涉愈多,貪污的機會愈多。

「管制引發了貪污。」詹教授說。至於監察者應由誰來監察,她回答:「監管部門須接受更多的監管。」

倘中英文版本出現歧義,概以英文版本為準。

本文出自中大主網頁(2017年8月)

標籤
詹晶 政治與行政學系 政府 行政 天然資源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