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口談實錄

社區俠醫李罡毅

<em>(Photos by ISO Staff)</em>

  • 內外全科醫學士五年級生(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
  • 晨興書院
  • 關愛社會醫生聯會召集人及行政總監
  • 將心比心慈善服務計劃創辦人及主席
  • 香港青年服務大獎2016得主

 

你曾推動過百醫護學生提供公眾健康教育,何以有這股動力?

一年級時,我在醫學院院會擔任外務副主席,負責舉辦健康展覽,推動超過二百位醫科生舉行社區健康講座,免費為市民檢查身體。我發現自己很喜歡與朋輩一起舉辦活動,既可助人,自己亦學會如何協調人力物力、籌募贊助經費等,何樂而不為?

可否簡介「將心比心慈善服務計劃」的特別之處?

我希望服務更多普羅大眾,遂在2015年聯同香港復康會、香港醫學會和中大醫學院院會成立此計劃,在香港復康會各區的中心巡迴舉辦復康展覽,提供基本體檢和健康諮詢等,讓更多基層市民受惠。

你如何理解醫生的社會責任?

唐代名醫孫思邈曾言:「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其實很多都市病都可以預防的,推行社區健康教育,提高市民對疾病的知識及警覺,增進社會對長期病患的了解,便是醫生的社會責任。

香港人口日漸老化,病人輪候覆診的時間可能動輒要幾個月甚至更長,最後卻換來僅三數分鐘的診症時間。找個醫生真是這麼難嗎?其實醫生根本在社區可以找到,我在2016年8月成立關愛社會醫生聯會,結集志同道合的醫生走到社區提供健康服務,讓醫生與病人互動,就是希望貫徹「醫生在社區」的概念。

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先生<em>(左)</em>頒授香港青年服務大獎予李罡毅

除了積極籌辦社區健康服務,你也加入不同組織,又義務教導少數族裔,如何善用時間?

忙碌是現代人的寫照,但一切在乎你的取捨。舉例說,約會不一定要看戲、去咖啡館,與家人相聚也不一定限於星期日到茶樓享用點心,大家一起參與社區服務,也算是一種交流,是難忘的共同回憶。

中大醫學院對你有甚麼啟發?

醫學院的老師積極貢獻社會,言教身教並重,對我們影響甚鉅,例如陳英凝教授經常親赴災區參與救災和防災工作,黃至生教授貢獻香港紅十字會和再生會多年。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的師友計劃為學生配對不同專長的醫學教授。胡志遠教授是我的導師,他推動中西醫結合治療和預防醫學,在多個國際組織擔任職務,他豐富的閱歷令我重新思考醫者的特質。

有甚麼難忘的書院生活?

人是書院最重要的元素,我有幸在書院認識到要好的朋友。我有一位巴基斯坦籍室友,他讓我知道本地的少數族裔缺乏資源,沒有上流的機會,我於是發起一個關注組織,推動大學生為少數族裔提供免費補習,現已服務超過十個公共屋邨。此外,我亦邀請書院不同學科背景的同學加入關愛社會醫生聯會,為這個慈善組織提供會計、公共關係和資訊科技等專業支援,盼一同為社會播下愛心的種子。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01期(2017年8月)

標籤
學生 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 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 晨興書院 醫學院院會 香港青年服務大獎 醫學院 李罡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