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口談實錄

傑出人師蘇可蔚

<em>(Photo by ISO staff)</em>

蘇可蔚教授

  • 2017 教資會傑出教學獎(新晉教學人員組別)
  • 2016 中大青年學者研究成就獎
  • 2016 中大博文教學獎
  • 2016 中大社會科學院模範教學獎
  • 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教資會傑出教學獎於你有何意義?

是極大的鼓勵。以前只有資深的大學教師才會得到這榮譽,新晉教學人員組別獎項是去年新設的,我慶幸教資會認同自己的努力,同時自覺要更謙遜,因為不少得獎者的教研成就高,對社會影響深遠,相比之下,我要走的路還有很遠。

你的臨床心理服務經驗豐富,如何融會實戰經驗於研究和教學之中?

赴英深造前,我在醫院管理局服務思覺失調病人及家屬,臨床經驗愈多,愈覺得自己所知有限,希望藉研究找出答案。我研究認知偏差及相關的心理治療,冀幫助妄想症病人。最近從德國引入元認知治療,經臨床測試發現成效不俗,若能進一步於大規模測試驗證成效,就能廣泛在本地推動。

臨床心理學訓練嚴謹,學生要在兩年內參與實習達二百二十天,他們方才上了三個月的訓練便要去第一次實習,而如何臨場應對服務使用者所需,不是一朝一夕可掌握的。我與學生分享實戰經驗,有助他們活用治療技巧與他人互動。

你在臨床心理學的培訓課程引入親身練習/個人反省訓練模式,在亞洲學府中是先行之師,這模式如何裨益學生?

不論學生或富經驗的治療師,都要不斷反省,追求進步。這訓練模式涵蓋知識陳述、過程應用和個人反省,我在認知行為治療訓練中使用此教學法,每課集中教一種技巧,學生即場練習,於課後寫下箇中感受及反省,我會在下一課以匿名方式逐一列出,鼓勵學生提問與討論。反省過程有助他們理解治療過程的掙扎,培養同理心之餘,亦深化其自我認識,曾有學生發現自己怕觸及病人的情緒,病人一哭,便急於即時制止,這會影響他日後的臨床工作。

同理心對臨床心理學家有何重要?

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臨床心理學家要在理性和感性上與服務使用者同行,一方面要有條不紊地按對方的步伐應用治療技巧,同時要在短時間內與對方建立舒服、平等的關係,權威型的溝通會妨礙病人成長。

在中大任教五年以來,可有難忘的事?

倒有不少,最難忘的莫過於見證學生的笑與淚,參與他們的成長。我是臨床導師,會個別聆聽學生在實習時面對的掙扎和自我疑惑。學生能發表論文固然令我欣慰,但親見他們跨越挑戰,重新站起來,更令我感動。

臨床心理學家是助人職業,如何照顧自己的情緒?

不懂照顧自己,豈有空間承載更多人?我會提醒學生要適時抽離一下,多做喜歡的事,舒展身心。專業身分容易令人在徬徨時羞於求助,反倒孤立自己,其實我們處理棘手個案時,也需要同儕支援,集思廣益。

(陳英凝教授亦獲頒2017教資會傑出教學獎,本刊第480期曾刊出其訪問。)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05期(2017年10月)

標籤
蘇可蔚 心理學系 獎項 教資會傑出教學獎 青年學者研究成就獎 博文教學獎 社會科學院模範教學獎 臨床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