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口談實錄

校長的臨別贈言

(Photos by ISO Staff)

沈祖堯教授

  • 校長(2010–2017)

 

掌領校政七年,中大在各方面都迭有進展,當中最令你欣慰的是甚麼?

過去七年工作涉及多方面,難以一言蔽之。叫我寢寐不忘的也許就是成立了博群計劃。博群旨在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幫助他們在成長階段尋找方向和價值觀,也希望學生透過這個計劃深入了解社會課題。聽說博群自從2011年啓動後,不但在中大校園受歡迎,也吸引了香港其他大學、內地以至海外的學生透過互聯網或其他途徑參與,這是值得欣喜的。

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大趨勢和高等教育氣候當中,中大過去數年可有與時並進?

我們不忘保存傳統和價值,但同時勇於求變,例如提供網上學習的環境,鼓勵同學自發學習,並把學習空間擴展到課室以外。新近成立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是典型的跨學科例子,對醫療特別是老人醫護將大有貢獻。我們也研究氣候變化和人類健康的關係,推進大數據在金融物流的應用。本年我們推出全港首個全校性創業創新課程,希望給所有同學,無論讀醫學、法律、教育也好,灌輸一點創業概念。以上種種都是因應新時代的發展和需要而作出的嘗試。

你在4月的網誌說這幾年來,最大的滿足和挫敗都和學生有關,可以引申一下嗎?

學生在我心目中總是校務的最重要一環。如果一所大學和其老師不是以學生為最主要的服務對象,也就失去了靈魂了。

我甫上任已要接過民主女神像落戶中大這個燙手山芋。隨後數年比較平靜,和學生關係比較順暢,到了最後一兩年又出現了分歧。在百萬大道與學生看世界盃賽事,或約個別學生飯聚,這些時刻都值得珍惜,也給我很大滿足感。我盼望自己不單是他們的老師,還是他們的朋友。有些學生會幹事或教務會上的學生會代表,在畢業後仍和我保持聯絡,於我也是可貴的收穫。然而,今年因為我對一些政治議題和社會爭抝的看法可能跟一小部分學生不一樣,我的言談或網誌就招致學生激烈的批評。我感到痛心和無奈。但我不是要做一個只會討人喜歡的老師,面對大是大非,我需要表白我的看法和立場,不能含糊其詞輕易妥協。

在個人層面,出任校長這幾年間有甚麼改變?

一個有目共睹的改變是體重減了三十多四十磅,起因有點偶然。佔中運動過後好一段日子,我因壓力頗大,胃口很差,只吃麥皮,一下子瘦了十磅左右。醫學院的朋友便開始給我很多建議,配合運動控制飲食,減體重而又能保持健康。到了去年年終,大學公關部建議我在卸任之前隨校隊參與2017年的渣打香港馬拉松,為了順利完成十公里,不失禮於人前,我開始練跑。發覺原來體重減輕後跑步也輕鬆得多,跑着跑着,體重再跌。本來年紀漸大,身體多處出現問題,好像膝蓋、心臟和血壓開始退化。開始做運動後,才發覺衰退過程是可以減慢下來,甚至輕微逆轉的。原來我還不是太老,那真是很大的鼓勵,也加強了自信心。

臨別在即,對學生、對教職員有何贈言?

衷心感謝教職員,特別是各位副校長、院長等領導層同事的協力齊心。他們給我的支持和信任十分重要。我主力看大方向,細節都要靠他們,例如賬目,我很怕數字,幸而大學的司庫和人事部的同事辦事嚴謹,可以全盤信任。透過這個優秀團隊,我才可以有效推動大學事務。

也感謝中大校董和校友的強大支持。在艱難時候的一個電郵,一個電話慰問,或對博群計劃的捐獻,我都銘感於心。

還有感激同學,我們有開心的時候,也有不快的日子,在這段日子裏大家都成長了。你們給我不少啓發,我在你們身上看見年輕人的純真、熱誠、應做便做的衝勁,是我們這些凡事顧慮的成年人有所不及的。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09/510期(2017年12月)

標籤
沈祖堯 校長 博群計劃 高等教育 中大馬拉松隊 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