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口談實錄

于君追擊結腸癌

(Photo by ISO Staff)

于君教授

  • 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
  • 三度獲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 三度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項目或團隊獎項
  • 2016年度裘槎基金會「優秀科研者獎」
  • 2017年美國胃腸病學會腫瘤研究導師獎
  • 2017年第十一屆「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學者獎」

 

對研究多次獲獎,有甚麼感想?

獲獎是整個研究團隊努力的成果,榮譽也是歸功於各位成員。這支優秀團隊是由沈祖堯教授一點一滴地建成的,我只是其中一分子,代表大家領獎而已。獎項固然是對研究的認同和鼓勵,也鞭策我們要繼續努力。

是甚麼促使你從行醫走上研究之路,並專研肝及腸胃科?

在河北醫科大學畢業後,留校工作兩年,再轉到同濟醫科大學修讀臨床博士,課程以看症、病歷討論及儀器操作如內視鏡為主,研究所佔比重不多,需要公餘時間進行,不甚熱衷,本已視行醫為終身職業。不料1998年到德國做博士後研究,在指導教授引領下,漸漸地對研究的興趣愈來愈濃。

由於博士導師和德國的指導教授均是腸胃科專家,順理成章就成為我的專研方向。再說,從食道至直腸,都屬腸胃科,牽涉範圍不但大,而胃、腸和肝癌更佔本地癌症的四成。

研究的樂趣在哪?迄今最滿意的成果是甚麼?

研究最大的樂趣莫過於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他們在這裏參與研究,奠下基礎,繼而發表論文,屢獲國際獎項,更在海外及內地科研及醫療機構擔任要職,或是繼續研究,或是行醫治病,造福社會。

個人較滿意的研究是發現了兩種主要癌症標誌物,可用以識別患上結腸癌的機會,下一步希望作臨床應用,使檢測方法成本低而方便。

于君教授憑消化腫瘤分子機制和防治研究成果,勇奪2017年第十一屆「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學者獎」

你先後在內地、德國、澳洲及香港從事研究工作,有甚麼不同的體驗?

在內地做研究時仍是博士生,按指導教授的指引而行。德國人強調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為我打下紮實的基礎科研訓練,更培養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的態度。此外,當地實驗室的設計、安排和構思亦十分人性化,比方說潔淨及污染區、辦公和實驗室是清楚劃分的。澳洲的動物模型實驗做得非常出色,我在那兒英語能力也有長足進步。香港做事方式和系統與西方相近,節奏快,效率高。

你稱自己是紅娘,為團隊的研究生和隊員牽紅線,何有此言?

從觀察所得,研究人員愛埋首研究,生活圈子狹窄,容易忽略社交生活。當年紀大了,感到寂寞時才尋覓伴侶,難度大增。故此,我鼓勵隊員多結識朋友,並為他們留意和介紹合適的對象,至今已經撮合了四對。或許如此,隊員亦相信我的眼光,遇到心儀的對象,會介紹我認識,讓我提供意見。

你對中大學生有甚麼看法?

我較少接觸本科生,帶的都是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員,他們聰穎、自律、英語能力佳,做事認真,全力以赴。可惜的是唸博士的本地生不多,希望日後有更多加入我們的行列。

對於準備投身科研的學生,想要做出成績,並兼顧家庭,你有甚麼忠告?

家庭生活愉快,有助工作順暢,效率更高。家庭和工作形成一個相互支持的正向循環。寄語年輕科研人員工作之餘,不妨抽些時間和家人相處,譬如吃個飯、逛逛街、聊聊天和旅行。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14期(2018年3月)

標籤
結腸癌 腸胃科 于君 醫學院 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 博士生 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