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頭條

聽說無障礙

言語治療重建溝通

言語語言病理理學碩士課程主任李月裳教授 <em>(Photo by ISO staff)</em>

孩童牙牙學語,第一個學會的單字是「媽」(maa1),由雙唇音m和長元音aa組成。發音時,孩童雙唇由閉合張開,舌頭壓低,氣流呼出,一字背後,孩童要協調不同構音器官,經過反覆嘗試才習得。然而,說話能力並非人人與生俱來,有孩童因先天或後天不足而難言,也有成年人因為意外、疾病而失語。無論是哪一種溝通障礙,都得求教專業人士──言語治療師。

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有見社會需求愈趨殷切,2018年9月開辦兩年全日制「言語語言病理理學碩士」課程,從三百多名申請人中錄取了三十多名,為業界培訓人才。這個課程包含醫學、語言學和電子工程學內容,涵蓋語言、語音、吞嚥、流暢、聲線和輔助溝通系統六大範疇。

一年文憑 兩年碩士

言語語言病理理學碩士課程收生時,首選已完成一年兼讀制的「溝通障礙與科學專業文憑」的學生。課程主任李月裳教授解釋:「坊間都會被言語治療師的光環吸引,但在世界各地,都有修讀這科的學生因抵受不了學習壓力而有情緒問題,退學率很高。我們希望學生在修讀文憑的一年時間,已淺嘗學科內容,並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做言語治療師,才決定是否委身。」

言語治療科舉辦社區活動,為接近二百個家庭提供言語治療篩查

除了在理論課中使用電子教學和翻轉課堂教學法外,臨床實習也是課程的核心部分,學生要進行至少三百小時臨床實習,接觸廣東話和普通話的個案。李教授說:「課程獨特之處是學生可以選擇專修『進階專題臨床實習』,接觸一些複雜病案,例如裂顎兔唇、高功能自閉症、聽力障礙,以及進行內窺鏡吞嚥檢查等,從而全面認識各種溝通障礙。」

以聽障者為例,他們植入人工耳蝸恢復聽覺後,要循序漸進學習辨聲,由先分辨無聲和有聲,到大小聲、高低音,最後才辨別字音。出現進食或飲水困難的長者,言語治療師便會鍛鍊其舌頭和咽喉等肌肉,改善其吞嚥能力,免其受插喉餵食之苦。

言語治療師要斷症,便要運用測試工具。言語治療科過往開發一系列電腦輔助評估工具,例如於2015年夥拍電子工程學系、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開發出測試聽覺感知的「香港粵語聲調辨識測驗」和「香港粵語口語雙字詞辨識測驗」,分別測試粵語聲調和雙字詞語,憑測試結果科學化地判斷患者的溝通障礙類型和程度。學生在這個課程中也可學習應用這些測試工具。

言語治療科開發出各類專業診斷工具,如「香港粵語聲調辨識測驗」<em>(Photo by ISO staff)</em>

實戰考試評成績

成績評核方面,這個醫學院轄下課程採用了醫科執業試常用的「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學生須依序通過十個試題站,每站測試一種臨床技巧,例如斷症或建議治療方案,學生向模擬病人問症或觀看影片後作答。

現時世界各地言語治療師奇缺,在美國言語治療師與人口比例為1:2,290,香港是1:20,000,內地更達1:1,300,000。香港政府將於2019–20學年起為中小學開設言語治療師常額職位,每兩家學校便可增設一名言語治療師,若現時全港約一千家中小學校全面參與,便要僱用五百人;上年度財政預算案亦撥款為安老院舍提供言語治療服務,可見不同界別對言語治療師的服務需求日增。

由小孩到長者,由言語障礙到吞嚥困難,縱然服務對象和性質不同,但有一共通點:療程漫長,患者要反覆練習,言語治療師也要因應患者的進展,用無比的耐心和彈性調節療程,與患者甚至其家人建立互信關係。工作艱巨,但就是因為難為,言語治療師才配得起這個光環。

M. Mak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34期(2019年3月)

標籤
言語治療師 言語語言病理理學碩士 溝通障礙 李月裳 言語治療科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 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