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學術探奇

試管造肉

李嘉豪構想香港生物農業大計

李嘉豪教授:「我們大可創造一種全新行業,設立培殖幹細胞的實驗室,一個個大桶生產各種各樣的肉類,還會帶來大量就業機會。」

中大胚胎學家李嘉豪教授正研究在實驗室製造活組織,利用這些組織製成可修復身體的器官補丁,實大有可為。

人造組織還有另一大用:可拿來吃。李教授身兼 Avant Meats 公司董事會成員,該公司正致力研究可供食用的動物組織。

中菜常用的花膠率先成為公司研發對象。李教授也看好培養人造雞塊的潛力,把這個吃進肚子裏,比叫人把人造心臟和肝臟放進體内容易得多了。

他笑說:「當然不是說吃人心,我們又不是食人族!」他接着解釋:「取一小塊皮膚,製成超能幹細胞,繼而培養成肌肉──那便是能吃的肉了。」不用屠殺動物,「生物技術農夫」也能夠端出動物肉品。

李教授同時看到培殖鵝肝醬等貴價食物的契機。歷來取得鵝肝的方法,是強行餵飼鵝使其肝臟肥大,這舉措飽受捍衛動物權益者大力鞭撻。實驗室生產的鵝肝醬,除不涉倫理問題外,鵝肝脂還可拿富含 omega-3 的橄欖油代替,締造「保心」鵝肝醬。

農牧業久已消失的香港,可望成為另類農業大都會。李教授興奮地說:「我們大可創造一種全新行業,設立培殖幹細胞的實驗室,一個個大桶生產各種各樣的肉類,還會帶來大量就業機會。不再受制於土地──我看到這個香港前景。」

肉類生產的效率亦將大大提升。在傳統畜牧業裏,牛肉所能提供的能量只及養牛過程所耗用的3%。豬肉好些,但其「能量轉化」率亦只有7%。

李教授對推動生物農業樂此不疲,他目前正和愛爾蘭一間始創公司 Macánta Meats 合作研製人造豬肉,公司打算在香港籌募種子資金。

養一隻豬,由其出生至屠宰大約歷時六個月,Macánta Meats 公司相信,若利用豬的皮膚細胞培養豬肉,則只須約四週。公司計劃在愛爾蘭開創「造肉厰」,其實農場裏的東西不少都首先來自實驗室。

李教授稱,驅使單個胚胎細胞衍變成數以千百計細胞的機制極度複雜。弄清楚這點,就能知道人類可怎樣再生

荷蘭馬斯垂克大學(Maastricht University)生理學系系主任 Mark Post 於2013年首創「免屠宰漢堡」,這塊以牛細胞生成、毋須飼養、不用宰殺牛隻的漢堡,盛惠25萬歐元。Post 創立 Mosa Meat 公司,專門生產實驗室培養肉。

實驗室也可用幹細胞製造犀牛角和虎骨組織,供中醫入藥,避免偷獵者為取得這些動物部位而大量殺戮瀕危動物。

幹細胞技術於環境方面的應用,遠不止此。身為中大發育及再生生物學專題研究計劃的總負責人,李教授跟挪威一個團隊合作打造「動物方舟」,盡量保存現有物種的超能幹細胞。

李教授稱:「再生醫學目前仍是亟待拓荒的疆域。驅使單個胚胎細胞衍變成數以千百計細胞的機制極度複雜。弄清楚這點,就能知道人類可怎樣再生。」

幹細胞之運用必然引起倫理討論。對某些人來說,在實驗室創造生命是很有問題的,而對科學家而言,尋找良方解決健康和飢餓等迫切問題,責無旁貸。

李教授戲謔道:「我不知道喝下這些化學東西會否令人變年輕,也不知道誰有膽量那樣做。我們這領域,從來廣遭非議呢。」

倘中英文版本出現歧義,概以英文版本為準。

本文出自中大主網頁(2019年6月)

標籤
李嘉豪 人造肉 再生醫學 幹細胞 生物醫學 生物醫學學院 組織工程學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