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榜上友名

乘風破浪

三項鐵人給李致和的美好人生

一提起李致和,大家必會想到「香港三項鐵人」這頭銜。傳媒上看到的致和都是穿上運動套裝,但今天接受訪問的他,卻是西裝筆挺。剛剛完成博士課程的致和,正受聘於香港體育學院,擔任精英訓練科技助理總監一職。

李致和1999年從中大運動科學系畢業後,轉為全職運動員,接下來贏得不少三項鐵人賽事,當中他較滿意的計有:2006年多哈亞運會銀牌、2009年全中國運動會銅牌、2008年亞洲沙灘運動會金牌。2007年獲世界錦標賽第十六名,在亞洲運動員當中排行第一。

雖然致和取得不少獎牌,但他坦言,自己在九成比賽都是無功而還的。三項鐵人的訓練和賽事需要過人耐力,究竟他有沒有想過放棄呢?

「那當然有啊。如果比賽表現未如理想,或訓練做不到教練的要求,我會問自己是否應該放棄。但我很喜歡這項運動,希望爭取好成績,拿到獎牌,所以我便堅持下去。

「運動使我明白,成功無捷徑。三項鐵人鍛鍊耐力和須長時間訓練。我參與全職訓練和比賽十年,接觸三項鐵人運動至今已二十餘年。運動令我學懂如何面對失敗和追求卓越。」

運動的另一益處就是紓緩壓力。「我通常藉游泳、踏單車、跑步運動放鬆自己。現在我已很少參加比賽,但每個星期我會做體能運動保持健康。」

李致和2011年從全職運動員退役下來,曾一度迷惘,不知下一步該怎樣走。但不久便有某所單車店擴充,邀請致和當產品經理,負責入貨和銷售,他因此認識了很多熱愛單車運動的朋友。到了2012年,他返回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系當助理講師,2014年當上講師。

他在中大當講師的職責,主要是培訓日後有志於中小學當體育老師的學生。他覺得這段日子與學生的交流令他得益甚深。

「三項鐵人這運動是很個人的,不用跟其他人溝通,但教育則不一樣,必須與學生交流。學生教會我很多『潮語』以外,也教會我如何表達自己,才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我也要學懂如何與同事溝通。」

致和在2014年開始攻讀兼讀哲學博士課程。「博士課程的訓練有助我日常的教學和研究。」他的本科、碩士、哲學博士學位都是在中大攻讀的,所以對中大的感情很深厚。「中大使我明白怎樣訓練、學習、工作才算盡善盡美。中大的校園生活十分愜意。」

他的論文題目是研究運動壓力衣是否有助運動員的表現。他利用超聲波量度運動員的血液循環,發現運動壓力衣有助運動員的恢復、從而提升運動表現,而且效果十分明顯。

在工餘攻讀博士課程,其吃力可想而知。致和是怎樣應付的呢 ? 他說是佔了地利與人和。2013至19年 ,他住在中大校園內,方便在實驗室作研究。此外,他的論文導師也就是他的上司王香生教授。有些時候他工作至深夜和每個週末讀書、寫論文,終於在2019年取得博士學位。

取得博士學位不久,他留意到香港體育學院招聘精英訓練科技助理總監一職,便嘗試報考,最終獲聘,今年8月中才上任。

他現在的主要職責,是支援教練訓練運動員。他也協助年度規劃和預算案等行政工作。說起科技如何幫助運動員,致和舉了兩個例子說明。

「我們開發和利用應用程式,可以即時整合運動員心律變化和相關運動的指標,那麼教練就可以立刻為運動員的訓練作出反饋。再如桌球,要求運動員動作精細和高度穩定,我們可以用鏡頭拍攝運動員微細的動作,檢視其動作是否穩定。」

他希望日後能為香港體育學院引入更多高新科技,以支援精英運動員訓練和比賽,盡最大努力幫助後起之秀。

三項鐵人運動不但給李致和健康的體魄,還為他博得榮譽,在學業和事業也給他安排了一條坦途。我深信他必能憑着三項鐵人的拚博精神,在事業再上層樓。

文/資訊處 Eliza Chan 
圖/ Keith Hiro

本文出自中大主網頁(2019年11月)

標籤
李致和 體育運動科學系 哲學博士課程 三項鐵人 運動員 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