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字裏科技

新教身教,電子夫子

本學年第二學期圓滿結束,除了初期一些技術問題外,全面在線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標誌着中大在提供優質教育的里程上又跨進一步。

虛擬學習相信在新冠肺炎疫情完全退卻之前會繼續下去,人工智能在教育範疇的應用更形重要,或會把傳統的課室甚至老師的角色都顛覆過來。在Should Robots Replace Teachers? (2019) 一書中,作者Neil Selwyn便估計到了2023年,教育市場花費在人工智能技術上的總值會接近三百七十億美元。

現時比較常見的,是訓練學子記誦的機械人,有如自動網球機用不同速度或角度向練習者不斷發球,它查問知識,幫助人將內容牢記心間。另外還有其他科技或軟件,用來評卷或分析數據以發展教學策略和評核學員表現。

在傳統大班教學,聊天機械人可以分擔教師部分工作,幫助個別學生集中,以達至更佳的課堂成效。有一個叫Watson的聊天機械人,實際上是一台由電路板及晶片合成的助教,在外國由中小學以至大學的課堂都可以見到它。

中大教育心理學系蘇詠芝教授,是研究利用機械人協助教學的先驅。她的團隊發明了一個名為NAO的機械人,可做多種手勢及動作,來教導自閉兒童學業及社交上的技巧。

前述Selwyn的書,提到另一位研究教學機械人的先驅田中文英博士,有次試以一個機械人與幼兒相處,其間機械人電池耗盡,垂垂攤軟在地。誰知不久兒童靠攏過來,有人遞毛巾,有人送食物。田中博士得到靈感,開始研究可以激發愛心的機械人來訓練稚子和認知障礙老人。但令Selwyn印象深刻的,則是每位有血有肉的教育工作者都曾經有過的體驗:「有時候老師的不足,反而會令學生更積極追尋知識。」

TC

標籤
虛擬學習 電子學習 機械人 人工智能 蘇詠芝 教育心理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