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推特聞

母語寫在基因裏?

講廣東話和基因有關?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何鴻燊認知神經科學講座教授兼大腦與認知研究所所長黃俊文教授團隊的調查發現,腦生長基因ASPM屬某類型的人,感知廣東話聲調的能力較佳;由於大部分中國人的ASPM基因屬於此類型,致令他們善於聲調,在漢語中以聲區分字義,並令這種特性在語言演化中得以採納和保留。

廣東話是以聲調辨義的語言,如「師」與「時」聲調不同,含義亦相異。英國語言學家戴丹(Dan Dediu)和凌諾弼(D. Robert Ladd)2007年提出基因影響語言演化的假設,為引證此說,黃教授着手研究ASPM基因與廣東話聲調感知能力的關係。團隊自2015年招募逾四百名母語為廣東話的人士參與廣東話聲調和音樂等聽力測試,並採集唾液樣本,由婦產科學系副教授兼中大產前診斷中心副總監蔡光偉教授檢測基因。結果顯示,約七成測試者的ASPM基因攜帶基因型TT,他們感知廣東話聲調的表現優秀;屬其他基因型的餘下三成則較遜色。

然而,研究亦顯示,先天沒有此基因型的測試者,或能透過音樂訓練改善聲調感知能力。由於大部分患有發展性語言障礙或自閉症的漢語人士聲調感知都有缺陷,ASPM基因篩查或能識別語言障礙,推動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