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頭條

致富贏在起跑線

張志強培育理財小達人

<em>(Photo by Keith Hiro)</em>

「股神」巴菲特才六歲時已兜售口香糖圖利,超卓的理財能力和別具慧眼的投資,讓他富甲天下。巴菲特的獨到眼光或許一般人難以企及,但理財能力倒是可以培養的,張志強教授率先在香港開展小學生理財教育,正是出於這個想法。

「香港兒童的理財能力真的不足,」張教授說。他是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系主任,並身兼教育學院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的主任,一直與中小學及幼稚園合作無間。「一個貼地的例子,是學校失物待領處總是堆滿各式各樣物品,最常見的是文具、衣物、上學用品等,可見學生沒有妥善保管財物。前來認領的人亦不多,皆因父母會再買。

「隨着電子支付盛行,兒童的金錢觀念更加薄弱。有前線小學同工亦向我們反映,不少小學生在校內任意使用八達通,反正款額用盡,有父母增值,而在境外交流時,胡亂消費也不鮮見。」他說。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於2018年開展了香港親子理財能力調查,訪問了四百名家長及小學生,探討家長教導子女理財方式,以及子女對理財的理解程度及日常消費習慣。其中兩項發現值得留意:只有四成三受訪兒童會記錄日常消費,五成四則經常不見物品。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早前已將理財能力納入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的其中一項主題,英美等國亦已發展全國性的理財教育課程框架,反觀香港仍未有相關正規教育。因此,投委會委託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開展小學生的理財教育計劃。

由於牽涉金融財務知識,為強化專業團隊的領導,計劃特別邀請經濟系莊太量教授參與,與張教授一起擔任共同總監,指導發展方向及監察執行進度。

莊教授指出,不少人沒有儲蓄習慣,莫說積穀防老,保持收支平衡也成問題。「理財教育是全球大趨勢,兒童愈早掌握理財知識愈好。期望藉計劃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金錢概念,勿胡亂花費,珍惜所有,並能善用最少資源取得最大效果。」

張教授深表認同:「看看如雨後春筍的借貸廣告,聲稱手續簡單,無需現身,數分鐘完成,便可想而知入不敷支、借貸渡日的大有人在。」

網上和坊間也有不少理財的資料或教育中心,內容多側重知識和技能。張教授強調:「持久的理財行為必須建基於良好的品德,像是要明白需要和想要,理財教育成效才顯著。故此,品德培養是不可或缺的,而項目亦定名為『才德兼備理財學校計劃』。」

這個本地首次融合理財及品德教育的計劃,為期三年,由中心提供專業支援,協助二十所本地小學,以全校參與模式,深化校本課程設計,營造重品德、擅理財的氛圍,推動它們成為模範學校並供其他學校借鑒。 

參照投委會制定的內容,加上計劃顧問謝均才教授整理品德後的建議,計劃理念架構包含了小學生應具備的理財動機、知識、行為、態度和技能,再結合自制、精明、誠信、勤奮及責任五項品德(見下圖)。

以知識一項為例,主要教導學童學懂點算金錢,按價值排序,並認識其功能和價值。動機方面,要理解金錢以外,還可透過其他事物如友誼獲得快樂。

中心的學校發展主任因應校本需要,與教師合作發展課程,分別於中文、英文、數學和常識四個學科,以及在非學科層面(課外活動、境外交流)及環境佈置滲入理財及品德教育。

以其中一間學校的小一中文科教學單元來闡釋:學生要為即將舉行的綠色聖誕慶祝會購買食物,在語文學習方面要運用頓號來分隔食物;理財則要比較便利店購物的優缺點,並以「需要」和「想要」來決定買甚麼食物。

又如在非學科層面,有學校會利用午膳時間與學生來個貧富宴,以抽簽形式讓少部分學生享受豐裕美食,其餘的則只有簡單食物,感受貧者生活。活動既有助培養學生的同理心,懂得關心別人,亦探索為甚麼不同人有不同收入;為甚麼要捐獻給慈善團體;認識金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卻不是快樂的唯一來源。

貧富宴活動<em>(受訪者提供)</em>

學校又會在校園和自動售賣機張貼海報,說明珍惜資源的重要,提醒學生不要亂用八達通,加深他們的印象。

學生理財攤位<em>(受訪者提供)</em>

計劃另一特色,是為家長舉辦工作坊,讓他們理解計劃的理念、實踐策略,以及自身角色。「家長是兒童的榜樣,他們以身作則的話,事半功倍,」張教授說。

計劃自2018年開展以來,已有十二間小學參與。張教授表示,在計劃統籌徐俊祥博士領導下,充滿熱忱的專業團隊努力不懈,「效果非常理想,首批四間學校樂意與其他學校分享經驗,而我們亦在計劃網站上載教學資料,供大眾瀏覽參考。至於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反應亦同樣正面。」且看學生 和教師的評語:

「我的爸爸媽媽在家裏很少與我談金錢的,感覺很尷尬。但在課堂上和同學、老師討論的話,一方面很輕鬆有趣,知道其他人的東西是怎樣來的,另一方面也學到東西,原來有些不留意的地方會令你在金錢使用上出現問題。」

「這次課堂連結生活經驗,學生會更願意用英語溝通,亦會更易吸收課堂的知識,不論是我們想帶出的理財訊息,抑或是課文內容。」

疫症無情,影響無遠弗屆,計劃進度難免受阻,張教授坦言:「很多工作被逼延期,不過,我們隨即改為網上進行,問題也得以解決。

「在完成二十間學校的發展工作後,中心會協助它們整理及鞏固相關的發展經驗,從而向更多學校推廣理財及品德教育。我們非常感謝投委會的主席黃嘉純先生、總經理李婉秋女士及葉卓明先生在資源及專業上的支持,令計劃得以順利開展。未來我們希望計劃能夠協助更多其他學校推行理財及品德教育。」期望不久的將來,陸續湧現港版具備良好品德的巴菲特。

文/florencechan@cuhkcontents

 

標籤
張志強 理財教育 才德兼備理財學校計劃 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 教育學院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 莊太量 經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