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郵給朋友列印

靜觀──通往大腦的神秘之路

理察‧大衛遜教授

笛卡爾提出身心二元論以來,西方的爭議和研究一直未有停下過。過去一百年來的科學發展,已揭示了身體,以及較少程度上人腦思想的運作。但兩者連繫之處,仍是科學上沒法說清楚的事。傳統的東方靜觀冥想方法,結合現代神經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卻可能為研究身體和思想間微妙奧秘的連繫帶來一道曙光。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威廉占士及維拉斯心理學及精神科學研究教授理察‧大衛遜教授,是舉世知名的心理學家及神經科學家,是這個嶄新科學範疇的先驅研究者。大衛遜教授獲邀為2012–13年度邵逸夫爵士傑出訪問學人,於3月6日親臨中大逸夫書院主持講座「改變思想 改變大腦」,與出席者分享他有趣的研究結果。

講座甫開始,大衛遜教授憶述他於1970年代中期在哈佛大學修讀心理學時,已堅信研究情感對理解人類的重要性,甚至較研究認知更甚。同時間,他開始學習和操練靜觀冥想,並相信這會為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帶來一番新景象。在該段時期,他認識很多對自己影響深遠的朋友,其中一個是達賴喇嘛,大衞遜教授稱達賴喇嘛為「神經科學迷」。在達賴喇嘛啟發下,他開始有系統地進行相關研究,其後更拓展至研究情緒與快樂和生理健康的關係。

大衛遜教授的主要研究,是讓經驗豐富的冥想者(即有最少一萬小時冥想經驗的)和沒有相關經驗者,接受由專注力以至慈悲心的心理測試,並透過磁力共振技術,仔細檢視腦部的電波和化學反應,從而得悉兩者的差異。研究發現操練冥想與腦部刺激和活動大有關係。此外,即使冥想經驗很淺,但已足以察覺到參與者有利他的行為改變。

研究又證明,冥想有助加強對細節的專注。在心理學中,「注意瞬脫」是指當人專注於某一事物時,會錯過另一事物。因此,當連串夾雜英文字母和數字迅速展示給我們,而我們要留意其中的數字時,我們往往只注意到首個出現的數字而忽略其後的。我們對首個數字的注意力,糢糊或阻礙了我們對其後數字的感知。當然,藉着練習,這是可改善的。在一連串的注意瞬脫實驗中,大衛遜教授測試了兩組參與研究人士(操練冥想者和對照組),發現操練冥想者較能夠注意細節,克服了注意瞬脫。

在另一個培養慈悲心的實驗中,實驗對象要依次想像一個人(順序是親人、自己、敵人、一個難纏的人,以及普世人類)受苦的情況,然後期望他們得到救贖。及後透過觀察,發現實驗對象的利他行為多了,這證明改變思想會改變行為,而且是向善的一面發展。

有關冥想造成其他生理影響的科學證據也愈來愈多,例如冥想對肺部炎症(很多時與哮喘有關)有顯著幫助。此外,負責控制頸部以下器官的腦部腦島皮層區,證實受到培養慈悲心的冥想訓練所影響。

教育工作者或許要注意大衛遜教授發展出的「善導課程」,這課程應用心靈培訓的技巧教導小童,發展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情緒素質。大衛遜教授發現培訓有助提升學童的專注能力、平穩他們的情緒,以及實踐善行。冥想和行善的訓練,可培養他們的利他行為以及協作能力。

當天出席的有逾四百五十位學生和嘉賓,當中包括不少醫護界專業人士,大講堂座無虛設。大衛遜教授妙語連珠,使觀眾如痴如醉,在答問環節踴躍提問。大衛遜教授樂於解說,又引述更多他的經驗和見解。他在回答一條問題時,承認冥想並非對人人也有效,對精神分裂病患者和躁鬱症患者,更肯定無效。

快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