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郵給朋友列印

瞄準肺癌

左起: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醫生、中大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莫樹錦教授、李樹芬醫學基金會主席李維達醫生,以及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

新任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的莫樹錦教授,在3月11日發表其就職演講,題目為「向肺癌宣戰」。

抗癌猶如打仗,可惜長久以來人類在肺癌戰場上一直節節敗退。一切歸咎於1492年10月,哥倫布探險隊一位中尉吸食了第一口煙。香煙在1902年開始大量生產,加上廣告宣傳,吸煙蔚然成風。單在2011年,全球死於肺癌的人數已高達一百萬。惟到近年,有賴分子標靶治療的發展,我們才開始在這場慘烈的戰事中重奪陣地。有了新武器之後,現在的問題是該如何打贏這場戰爭。不妨借鑑古人的智慧,《孫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過去數十年,我們把肺癌籠統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但這並非全部事實。現在我們能夠掌握個別癌細胞的分子圖譜,藉此針對該腫瘤,有的放矢。

莫教授在演講中解釋分子標靶治療的機理,藉着了解個別肺癌的分子圖譜,可以針對腫瘤對症下藥。最佳例子是發現了上皮因子受體突變這個致癌因子,並研發出表皮因子酪胺酸酶抑制劑,再加上對於組織和血液樣本的高靈敏度和特異性分析,可用作有該類突變病人的第一線標準治療手段。這在ELM4-ALK易位變異病患者身上亦得到印證。有了特定的遺傳信息在手,莫教授就能進行臨床試驗,測試專門針對突變的藥物,結果令人振奮。莫教授盼望,憑着更精良的檢測,採用綜合療法策略,以及對付抗藥性問題,能為帶有已知致癌因子的病患提供更佳的治療。

孫子曰:「謀無術則成事難,術無謀則必敗。」毫無疑問,現時投放於肺癌研究的資源已不少,可惜更多精力擺在了滿足監管要求。在研究發現和治療策略方面,我們必須擺脫「人有我有」及「人有我優」的競爭觀念,檢討臨床試驗背後的理念,並重新審視監管指引,以令更多資源能用於研發新療法,這樣才能在抗癌研究方面有長足進步。

在這場與肺癌的抗戰中,醫生、病人、家人、倡導者、研究人員、製藥企業和政府等均參與其中,必須同心協力發展新的研究策略和治療。近年來,全球朝着這個目標的合作愈來愈多,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贏取最終勝利,令病人得到更好的照顧。

快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