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
2015年4月

中大農耕樂

去過中大的人幾乎都知道校園內有好些有機園地。聯合書院湯若望宿舍後面,新亞書院知行樓外面,長期有稻草人守望,對很多人都絕不陌生。不過,中大的菜園數目遠不止此,近來便有不少新的冒現,如果你是空中的飛鳥,就應該會清楚了,因爲不少菜園是在屋頂開發的。

書庫頂菜園飄香

大學圖書館新翼天台景觀開揚,那兒的有機菜園陣容整備,除了各類香草,還有種類繁多的瓜菜,例如葫蘆、四季豆、青瓜、蘿蔔、粟米、生菜和番茄等等。圖書館與「老農田有機農場」和「永續栽培學苑」緊密合作,向20名負責照料菜園的圖書館職員提供訓練和支援。訓練班將每幾個月舉辦一次,培訓更多職員成為園丁。

種菜當然是充滿樂趣、健康和環保,但是,對於大學圖書館館長李露絲來說,還有更重大意義。她說:「圖書館的天台有機園地是個催化劑,有助建立團隊精神、發展技能和提升員工士氣。園丁們日常工作時可能很少碰面,現在則熟稔多了。他們一同學習,又互相切磋。在菜園,一名初級員工可能是最資深的園丁,而高級員工也可以是名新手。菜園減輕了我們的階級觀念,在『伍集成文化教育基金會』的慷慨支持下,所有園丁都接受了『教官培訓』的指導,這是我們工作中需要的技能。」

李露絲說她以前在英國家中也種植有機蔬菜,要挖掘重黏土,跟鼻涕蟲和其他害蟲搏鬥。她說:「我覺得在香港的天台種菜真是神奇,不單因為這兒有在英國無法種植的蔬菜,也在於作物很快成熟並可收割。蔬菜賣相令人食慾大增,看得出是經過悉心料理的,然而最令我開心的還是園丁們的熱情。」

逸夫書院魚菜豐

逸夫書院在國楙樓的天台進行「逸夫魚菜共生」計劃。魚菜共生是一個食物製造系統,把水產養殖和水耕栽培合二為一。水產養殖便是魚、蝦和水生植物的飼養和種植;水耕栽培則是不用泥土,而利用營養液在水中種植一般農作物。合併兩者成為共生系統,能把各自的缺點轉化為優點。

在魚菜共生系統中,充滿水產排泄物的水會引流到水耕栽培區,由硝化作用細菌將排泄物分解為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之後讓植物當作肥料吸收。水產排泄物在水中累積,會增加水的毒性;如果把這些水貿然排出,就會造成污染。在魚菜共生系統裏,由水耕栽培區淨化後的水會循環回到養魚缸那邊。

護理學系四年級學生關敬喜說,打理「逸夫魚菜共生」對他生命有重大改變,而且,照料水產的那份滿足感好比照顧醫院的病人。「它帶給我無比歡樂,我可以跟魚和植物培養深厚感情,這是跟病人做不到的,因為病人在一段時間後總會離開。我曾親手埋葬一尾因為肝併發症而死的魚。另外,我們其中一項工作是除蟲。有一晚,我發現了一條毛蟲,用筷子把牠夾到魚池餵魚。當我完成動作鬆一口氣後,突然驚覺我剛殺害了一條生命。這件事令我意識到我們所有做的事,不管是城市發展或興建第三條機場跑道,對其他生物都有影響。」

敬喜感謝中大的環境有助他了解生死。「我曾在健身室做運動時被猴子盯著,也在校園見過箭豬,及等校巴時看到松鼠在樹上跳來跳去。引用作家托爾金一句名言:『萬物皆有其價值,萬物皆貢獻而成就他人價值。』」

伍宜孫書院翻土忙

伍宜孫書院的兩棟大樓,各有一個天台菜園,由六至七名學生義工(部分為「伍宜孫書院環保小組」成員)打理,他們不只參與耕種,亦為菜園打好基礎。其中一位義工李梓健說:「雖然書院大樓本身的設計便包括天台花園,但建築公司提供的土壤質地惡劣得像建築廢物一樣。在書院校園環境委員會主席鄒桂昌教授的建議下,我們花了兩個月時間種植太陽麻,然後把它當綠色肥料埋到土壤中改善土質。」

環保小組與其他同學分享耕種經驗,更在書院大堂分發車厘茄、士多啤梨和其他農作物。菜園出產的生菜也做成沙律供應給書院飯堂。梓健發現:「他們都讚嘆我們自家種植的車厘茄這樣美味。」環保小組計劃明年邀請其他中大學生參觀他們的菜園。

和聲書院喜收成

和聲書院有兩處引人注目的天台種植園地和一個苗圃,種植了花卉、蔬菜和香草,由其學生料理。書院招聘了一位來自漁農及自然護理署的專家,試驗種植不同品種,找出最合適這園地的。每年兩次,書院從「綠田園基金會」請來一名講師,向一班共20名學生教授城市農耕的基本技巧。到目前為止,大約20至30名「綠色生活大使」參與了書院的耕種活動。在「綠色和聲日」這個開放給全中大教職員和學生的活動中,收成的食物就在庭院出售。「素食週」重點活動「素食火鍋」也會用收成的葉菜做材料。

農事遍校園

在崇基學院許讓成樓的屋頂,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的職員在地理與資料管理學系黎育科教授進行草皮實驗的場所旁用盆子栽種香草、薑、番茄和蘆薈;中醫學院名下有數個草藥園,最大一個位於中大名勝「校友徑」旁,二萬平方呎的園地種植了超過500種草藥,供教學和學術研究用。

除此之外,學生組織「中大農業發展組」舉辦各樣農耕活動。「中大農業週」是近期的重點活動,設有電影放映會、本地綠色運動的農夫分享會和校園耕地遊等等。

當然,不可不提的是我們137.7公頃的美麗校園中所有的園林工程,都有賴大學物業管理處終年無休,努力打理。

 

《續綠中大》電子通訊由香港中文大學資訊處校園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處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