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口談實錄

馮康醫生為醫療制度把脈

(Photos by ISO Staff)

馮康醫生

 

請簡述中大醫院項目迄今的進展。

工程順利如期進行,建築結構及擋土牆的所有打樁工程已完成,現階段是進行樁荷載測試及樁帽工程,地基工程完成後便開始建造上蓋和各層樓房。建造和設計是並行的,根據概略方案招標後,再與承建商、建築師和工程師等協商,規劃細節。整座醫院將有十四層樓、約二千五百個房間,包括手術室、產房、病房、日間手術中心、化療和放射治療部、綜合專科門診等,功能各異,設置不同,設計上需要配合不同建築設計、機電工程設施和醫療儀器配置,以敷應用。

請闡述一下「非牟利的私營醫院」這個定位。

宏觀而言,是在收費廉宜、輪候時間過長的公營醫院和在自由收費市場運作、收費高昂的私營醫院兩者之間落墨,提供中產人士可以負擔的服務,從而減低公立醫院的需求和負擔。

微觀而言,是建立一個真正以病人為本,一站式解除問題,免病人於忐忑的醫護模式:不需要大費周章物色醫生轉介進院;不必疑惑醫療程序是否醫院為牟利而推銷;不需猜度各項收費,擔心出院的賬單。中大醫院要給市民信心──所有的建議和服務都是為了治癒病人而訂立的。更進一步,我們要提高病人的保健意識,儘管為病人診症治病是我們收入的來源。

為何願意肩負中大醫院行政總裁此重任?

從學醫到習醫,我一直在思索如何從制度上改善醫療服務,因為我相信好的制度可以擴濶幫助病人的幅度。我本是外科醫生,1989年轉任醫院事務署專責醫務發展,未幾加入新成立的醫管局,負責醫務發展和醫院規劃,包括選區建院、建立臨床信息系統等等。我在2002年接受調任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及威爾斯親王醫院行政總監,是為了從制度和運作系統上改善公營醫院體系服務。過了又一個十年,發展可說到了另一個瓶頸位置。碰巧有這樣的機遇,容許我嘗試建立一套新的模式來改善醫療制度,可說是夢寐以求。

如何了解大眾的醫療服務需要

研究公共衞生很多時候依靠人口結構、經濟結構等數據,但我愈發覺得聆聽病人的聲音更為重要。醫學教授對病人的病情容或瞭如指掌,但未必了解他們面對的困難。我們現已開始有系統地搜集病人的故事,我和胡志遠教授希望以校友為主要的訪談對象,用同理心與病者回顧求醫治病的歷程。通過歸納整理,透視制度上的問題,用新思維重新設計服務。

中大醫院落成後,將怎樣支持中大醫學院的教研,以及本港醫護人才的培訓?

威院教研基地的角色是不能取代的,因為很多基礎研究仍需在公營系統進行。不過在轉譯研究,即如何把研究所得實際應用在服務上,私營醫院的彈性則較大,某程度上我們可建立有別於威院的研究教學新平台。在創新方面,利用數據分析,甚至人工智能這些潛在的研究和應用範圍上,信可發揮我們特有的角色,推動醫學的發展。在培訓方面,首要支持中大的醫學院中醫學院護理學院藥劑學院及公共衞生學院。

日理萬機,如何舒緩工作壓力?

說到生活與工作的平衡,似乎便把兩者對立起來,擺在天秤的兩端。如果融合得好,沒有平衡問題。我跑步,但一起跑,總會想着怎樣跑得好些快些。以為借此解壓,其實是製造新的壓力,那不是矛盾嗎?活動本身沒所謂壓力,壓力來自態度。所以我常跟同事說,工作跟自己的價值和目標相投,心有熱誠,融入生活,便沒有壓力。就如我練習二胡,沒有壓力嗎?當然有。我曾因發展事業丟下三十多年,現在有機會重拾,參加兩個樂團,每次演出,都有壓力。但這些壓力也帶給我快樂。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08期(2017年12月)

標籤
馮康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醫院策劃處 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 胡志遠 醫學院 非牟利私營醫院 私營醫院 醫療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