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口談實錄

湯兆昇談科普的秘訣

(Photos by ISO Staff)

湯兆昇博士

 

在大眾媒體講解科學令你人氣大增,可有對你的生活帶來甚麼變化?

除了朋友會笑言「昨晚在電視見到你呢」,走在街上也多了陌生人注目。乘搭公共交通會有人主動攀談,說他們的子女很喜歡看我做節目,要求合影留念。也經常收到中小學邀請擔任講座嘉賓或科學比賽評委,多了對外接觸的機會。

至於校內,有些學生會基於我在《學是學非》的活潑形象而選我的課。但我在鏡頭外是個要求頗高的老師,學生進入教室發現我一臉嚴肅,恐怕會覺得貨不對辦。

你曾獲物理教學獎、理學院模範教學獎和通識教育模範教學獎。能說說你的教學風格嗎?

我着重用簡單、直接的語言,務求令學生聽懂為止。特別在通識課堂教天文學,面對的大部分學生物理底子薄,用語更應淺白。這一點深受我博士論文指導老師楊綱凱教授啟發。面對任何層次的聽眾,他總能用最適切的語言,將高深理論解釋得簡單明瞭,是我課堂表現的楷模。

你的臉書專頁「湯博士的物理空間」有逾二萬四千個「讃」。在社交平台普及科學有甚麼心得?

不少教育工作者都會在社交平台做類似的科學推廣,但我的尺度比較寬鬆,沒甚麼老師包袱。例如之前有日本公司設計一款網格圖案T恤,利用視覺效果令身材顯得豐滿,我馬上聯想起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時空扭曲示意圖,便在臉書加以闡釋,結果收穫不少讚好與回應。我也會攝製趣味短片,例如冒着給懸吊擺動的榴槤砸到臉上的危險,解釋能量守恆定律。趁着專頁多人看,我又乘勢推廣物理系的公開網上學習模組,令其網頁一週內錄得近二萬次點擊。我頗懂得把握時機說引人注意的話題,大抵是有點傳媒天分吧。

解釋物理現象要達至深入淺出,有甚麼訣竅?

解釋科學的過程常牽涉艱澀術語。例如為甚麼陀螺轉得愈快就愈穩當?解釋者往往一言以蔽之:因為角動量守恆。卻沒有考慮到提問者的感受──他們原本帶着一個問題而來,結果被告知有更多問題需要解答,就會倍感挫敗。而我則會在說完「角動量守恆」之後馬上補充,它指的是物體轉動時有慣性,如不受外力影響就一直轉下去。這個化繁為簡的講法也許會降低解釋的準確度,但為了令更多人親近科學也無可厚非。

由你擔任副主任的科學教育促進中心在推動香港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教育方面有哪些舉措?

中心成員包括理學院不同學系的學者,主要服務對象是中學師生,不時就熱門科學話題舉辦科普講座。我們的「少年英才科學院」也定期推出各類科學課程,給有興趣的中學生選讀。去年暑假參與開辦首屆「STEM學堂」,免費讓一百多位中六學生率先修讀大學一年級程度的數學、物理、工程體驗課程,希望助他們找到心儀的主修科目,也為香港培養科學人才略盡綿力。

如果聽到有人說在香港唸物理太「離地」,你會怎樣回應?

現代社會許多重要技術的起點都源自基礎物理。例如物理學家發現磁場能令原子核有序排列,利用這一現象可獲取人體內水分子分布的信息,精確繪製人體內部結構,磁力共振掃描才得以面世。我們習以為常的手機、電腦、光纖聯網、全球定位系統,全賴物理學的進步。所以物理是現代文明的基石。當應用技術的發展到了瓶頸,也只有進一步探索基礎物理,人類文明才有再次飛躍的可能。

標籤
湯兆昇 物理系 科學教育促進中心 科學 STEM 少年英才科學院 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