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生命科學學院及大豆研究中心主任林漢明教授以大豆研究屢獲國際學術界肯定,不過,原來當年他對大豆認識不多,全情投入研究,除緣於矢志貢獻所學,促進農業發展,更重要的是對一位傾囊相授前輩的承諾。
在4月1日「智慧的探索」公開講座系列第三講中,林教授以「大豆研究:一段從實驗室到農田科研之旅」為題,縷述他的大豆之旅。
旅程始於1998年北上到中國農業科學院尋找研究課題,因而認識了該院的邵桂花研究員。「她長期從事耐鹽中國大豆的田間實驗工作,但由於年齡和實驗條件所限,無法完成有關研究。我冒昧地建議由我帶領的中大研究團隊接棒,並必會把之完成,」林教授說。
漫長的旅程由此展開,林教授先後破解了三十一個野生大豆及培植大豆的基因組密碼,獲2010年12月號Nature Genetics刊登為封面故事,為相關研究項目與計劃奠定基礎。2014年,成功從野生大豆識別和複製出嶄新的耐鹽基因,大大提升發展耐鹽大豆的可能性,研究成果同年刊於Nature Communications。2019年完成全球首個野生大豆的參考基因組。
林教授更把研究成果帶出實驗室,與內地大豆育種專家合作,成功在甘肅育成三個耐逆大豆新品種,已經開始在中國西北部的半乾旱和全旱地區應用。此外,他去年啟動STEAM@SOYBEAN大豆培植探究實驗計劃,培養中學生對培植大豆的興趣。
二十年前的一個承諾,如今終於兌現。可是,林教授的大豆之旅仍然繼續,講座當晚即遠赴南非,商討協助當地小農戶栽種耐逆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