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郵給朋友列印

陳英凝教授談人道救援

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所長陳英凝教授
(張志偉攝)

你剛去了雅安評估地震災情,那邊的情況怎樣?

經過汶川地震之後,現在內地的救援反應很快,救援物資都已運進去。但臨時房屋還沒建好,災民都住在帳篷裏,衞生條件很差,十分潮濕,不少災民患了皮膚疹,還有垃圾、蒼蠅、野狗等問題。這些衞生問題雖不至於影響生存,但要這樣住上好幾個月就很慘。

CCOUC這種設立在大學之下的學術兼救援機構,其角色與一般人道救援組織有何區別?

我們不可能像前線救援組織那樣,一下子找來四輛卡車運兩噸物資去救災,但我們有自己獨特的定位。前線組織未必有時間去考慮他們所用的工作方式是否最有效,是不是有科學根據,也不會把知識傳授給其他機構。我們這種大學機構要做研究,所以能推進這門學科的發展,並且可以做很多教育工作培養人才。

人道救援應交由甚麼樣的機構執行最佳:學術機構、NGO、政府、聯合國?

如果你早十年前問我這個問題,那時血氣方剛的我會說:當然是在前線幹實事的NGO最好。但現在我覺得每種組織都有不同長處。在前線可以做一個或者幾個項目,但如果真的想推動這個社會大環境的改變和進步,就需要政府或者聯合國那種高層次的組織,他們頒布的政策或指引,大家都會跟從。但他們不會做實證研究,這空檔就需要我們這種學術機構來填補。

理想的救援人員應具備哪些質素?

首先是能勝任的專業技能。從事醫學、公共衞生,做錯決定是攸關生死的。試想一個如香港那麼大的地方受災,由你決定物資運到哪裏,你的決定意味着有些地方會拿到資源,有些拿不到,責任很大,所以有充分的知識和能力很重要。第二是有解決問題的決心。無論遇到甚麼困難都要想辦法解決。

對想入這行的年輕人你有甚麼忠告?

一定要清楚自己為甚麼願意做這行。如果是追求一時的英雄感,根本不值得。我們這次坐車去雅安時,車子突然被解放軍截停,塞了三個小時,原來前面三輛車左右的地方山坡塌下來,死了六個人。想追求英雄感不值得冒這種風險。

你教學時採取甚麼樣的態度?

我每次上課都把那節課視為最後一次向學生講授那個題目的機會。急欲把我所知的一切告訴他們,所以有很多東西想講,總覺得時間不夠。

你希望培養甚麼樣的學生?

我希望教出能幫社會解決問題的人。如果有人跟我說,某個領域有某人在做某種事情,做得很出色,是你以前的學生,那我就很高興。因為對老師來說,你的成就不在於你自己做了甚麼工作,而是你的學生做了甚麼工作。

組建CCOUC的救援團隊面對甚麼困難?

現在這個領域還有待成熟,不是說有錢就可以請到合適的人才,因為就算是出色的NGO員工,也未必適應學術機構的環境。這始終是新發展的領域,人才要靠自己培訓。

氣候變化對公共衞生帶來何種影響?

最簡單的是一些以前可行的習慣可能不再適用,比如在農村裏,人們會把吃不完的食物放在桌上,天氣涼快時放一兩天還是可以的。但隨着氣候變暖,這樣做食物就很容易變壞。另外是極端天氣增加,例如常下雨,會造成蚊患,令一些地方的瘧疾個案增加。

CCOUC未來有何新發展?

希望往後五年能把這個研究所發展成世界衞生組織在亞太區的一個中心。

多年的人道救援經歷,對你的人生觀有何影響?

我的看法是人性是美好的。以前我常去戰亂的地方,在最艱困的地方你會找到最多的好人。人很奇怪,在比較安穩的地方,人就關起門來各自做自己的事情。但在艱困的境地,反而見到好多人願意獻出生命,我見過很多。

快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