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郵給朋友列印

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及戲曲組主席阮兆輝先生

阮兆輝先生
阮兆輝飾演孔子
《孔子周遊列國》一幕
  • 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及戲曲組主席
  • 香港八和會館副主席
  • 從藝六十載,在《孔子周遊列國》中飾演孔子。

如何詮釋孔子這個少有人敢碰的角色?

一直被神化的萬世師表、儒學宗師,也是要睡覺要吃飯的一個人,先必得把他「人化」過來。孔子不是小說演義裏的人物,有關他個人的描述不多,只能從其遭遇、學生、公羊高、穀梁赤、左丘明等人的著論裏略見端倪。一般人想當然他定是高高在上、道貌岸然,然他不少論調是平易近人的。可還原得太過也不行,也要訴諸一些深入民心的形象。總的來說,要保存孔子受人景仰的聖人形象,而又賦予血肉。

如何欣賞《孔子》這套劇?

劇的歷史情節是「淡」的,除了〈在陳絕糧〉一段危機感較重,見南子、見衞靈公等場口有少許言詞之辯,但我們不能誇張失實來增加戲劇衝突。曲詞不少出自《論語》,如果沒有讀過,未必一聽就可以明白。戲味雖淡,但言志內涵非常豐富。欣賞這個劇可以從了解孔子的情懷入手,他的不為重用不是因為無可用之才,而是因為既得利益者不肯接納他的大同理想。

年輕觀眾如何與戲曲內容找到聯繫?

戲曲說的是古代的才子佳人,王侯將相,但一直與現代脈搏相同,只不過穿了不同朝代的服裝去演繹。《十五貫》就如現代官場,《白蛇傳》豈是一個愛情故事?許仙直是一煽就動的群眾,一呵就熱,一吹就涼。如果能把劇中人物形象化,把箇中訊息交給觀眾,引起共鳴,便成功了。這有時也得多做導賞的工作。

大學可怎樣支持戲曲的承傳?

一是教欣賞,讓學生認識戲曲。二是做研究,為粵劇尋根,例如各種聲腔的來源。學與術的理想結合是學者的系統化研究訓練和理論基礎,以及藝人的實踐,相輔相成,既保障驗證的嚴謹,也補理論的不足。老一輩藝人在師徒制下學習,幾乎是不容提問的,所以分析考據不是其強項。但是他們可憑其經驗指示方向,避免研究走冤枉路。

快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