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郵給朋友列印

高浩談他的自選路

高浩博士
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四年級
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科學哲學博士

神經科學有甚麼吸引你?

純粹出於好奇心。人腦是複雜的,讓我們能夠感知世界,有思考和意志力。這些功能背後的物理基礎和科學機理到底是甚麼?科學家在這範疇的認知仍相當有限,我很渴望知道當中奧秘。而神經科學特別之處,是它運用許多量化的科學方法,如數學、物理等來研究生物醫學,這是我非常感興趣的。

你先完成博士學位,然後才接受醫科臨床訓練,歷程與本地醫科生不大相同。為何有此決定?

這次序是參考美國普遍的醫學與哲學博士課程,首兩年是臨床前期,中段修讀博士學位,最後兩年為臨床實習。我想趁年紀尚輕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醫學院的教育需要我們掌握許多知識,但這些知識是根據甚麼而得出的?這正是科學探究的範疇。在醫學院,我們沒有時間兼顧這方面,但我卻很想學習科研方法,所以在修讀醫學科學增插學士學位課程後,向醫學院取了四年假期,攻讀博士學位,並進行了一年博士後研究。

可有考慮這樣抉擇的風險?

當時有許多人勸我說,唸博士、做研究,沒有一定成功的。但我沒想那麼多,只要我堅持的便會去實踐。把目標定得高,自然要冒險。抵達英國後,我與導師商議研究題目,沒有人知道會否成功,但導師是一位很有雄心的人,我亦是,都渴望在科學領域裏接受更多挑戰。

這樣一路走來,最大的收穫是甚麼?

我增廣了見識,學到不要為科研設下界線。當地政府、院校和實驗室都願意為重大的研究課題投資。只要發掘到重要和有趣的科研問題,即使缺乏相關技術,亦不會構成障礙,他們會自行開發所需的新技術。如果將來我有自己的實驗室,我也會效法。另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彼邦的人才。我加入的實驗室最初只有四人,其中一位是腫瘤科醫生,但他也是電腦程式高手。我亦遇到兩位分別修讀機械工程和土木工程的同事,因為對大腦研究感興趣而轉科,他們把工程學的方法套用於神經科學,並發揚光大。當地科研人員以興趣為先,不會被個人能力或現有知識框架所局限,因此,他們的跨學科研究特別多。

你很崇拜何大一博士,有甚麼原因嗎?

1996年,何大一教授當選《時代雜誌》封面人物,表彰他在研究愛滋病病毒複製和感染機制的工作,以及他所提出的雞尾酒療法的成效。我那時剛移居香港,讀小學三年級,在新環境裏我需要一個偶像,一個奮鬥目標或方向。我從新聞見到他,很渴望長大後也有所成就。因此,我從小立志,我的事業要對社會有貢獻和承擔。

將來有何計劃?

先完成臨床學習,盡力學得好一些,對未來的病人負責。我會與其他教授保持合作關係,參與研究和出席學術會議,令自己不會和科研脫節。到完成實習後,除了行醫,我亦希望建立自己的實驗室,繼續腦神經的研究。

快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