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談一下你的成長經歷嗎?
我祖籍北京,在福建南平出生。父母分別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任職。父母在我出生後不久就到美國工作,我留在福建,由外公外婆照顧,所以我跟他們感情非常深厚。到了兩歲半,父母把我接回北京讀書。我讀過國家發改委幼兒園、中古友誼小學。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班主任帶來了一張宣傳單,介紹北京八中的「少兒班」(「超常教育實驗班」),叫成績比較好的同學報考。我就去嘗試一下,經過三輪考試和一週試讀,沒想到就順利考上了。
據說「少兒班」用四年把八年的書讀完,怎樣做到的?
學校為我們設計了特別的課程,增強我們的學習能力:大量的體育活動磨練我們的意志,好像每週三次體育課,每天放學跑兩公里、十七公里遠足、自行車旅行等;經常走出校園,開闊我們的視野,例如下礦井、到訪油田、參觀外國名校;還有重視研究式學習,鼓勵我們在課餘結合學過的知識進行研究探索,培養獨立思考和刻苦鑽研的精神。
在「少兒班」學習,壓力大嗎?
壓力當然是有的,但主要不是學習的東西難,而是同學之間的競爭。但是老師經常激勵我們,改善我們的心態,而我喜歡彈鋼琴,打羽毛球放鬆自己。父母對我的學業沒有甚麼要求,他們比較關心我的學習習慣,例如我曾經偷玩電腦遊戲、不交作業,讓他們有些擔心。
你父母覺得你聰明嗎?你自己呢?
其實父母從來都不覺得我很聰明,反而覺得我有時候反應很慢。當時去考「少兒班」,他們估計我應該也考不上吧。我想所謂的「聰明」,還是因為我很專注,學習效率比較高。
會否因為「聰明」而獲得過不少優待?
不會吧,無論在中學還是在大學,學校對學生都一視同仁。但是可能因為我年紀比較小,在生活上書院、學院的老師、同學和學生事務處的監護人都很照顧我,我很感謝他們。
為甚麼會來中文大學就讀?
高考可以考試前報志願學校,我詳細查閱了一些中大的資料,並向上一屆在中大學習的少兒班學長查詢,最後自己作出選擇。我希望到一個視野更開闊的環境中去認識世界,中大具有中西相容的文化和多元化特徵,能帶給我一個更為開放的環境和自由的思想。同時,香港又是一個中西方文化交匯的地方,能讓我原有的中國教育背景和未來陌生的西方教育環境有一個較好的連接。
對電子工程很有興趣?
我從小就非常喜歡數學、物理。對物理的興趣最初來自霍金的《時間簡史》,十歲的我雖然沒有讀懂,但已被相對論、黑洞、時光旅行深深吸引。報考中大時,我報了工程學院,預備專業選報數學與資訊技術。通過一年級的學習,我又把興趣轉向了電子工程,這很有可能是受到了李丹教授和父親的影響。這個方向是數學、物理、電腦結合的學科。我希望大學四年能打下扎實的學術研究基礎,未來對電子資訊學科的理論發展和應用實踐作出貢獻,成為一個改善人類生活的發明家。
很多人讀書很出色,自理卻一團糟。你是這樣的嗎?
我才十五歲,而且第一次離開家這麼遠,生活經驗跟時間安排等方面的確比十八、九歲的同學差一些,尤其是在考試期間或死線接近時,我經常不記得按時洗衣服、收拾房間,甚至洗澡,但是後來書院安排一些學長跟我同住,教會我不少獨立生活的技能,通過一年的鍛鍊,我的獨立生活能力大大提高。
結織朋友可有困難?
認識的朋友不少,但多數是內地生,可能是語言的問題吧,學會粵語後應該會認識多些香港朋友。我跟工程學院的同學經常一起做功課,討論課堂問題;跟迎新營的同學會去逛街、玩UNO。事實上,上大學後我面臨兩個挑戰:一是如何融入當地文化,如何與本地同學相處,這是內地生來港後多多少少都會遇到的。另一個是如何與大我四、五歲同學交流。我的方法是:第一,多接觸,了解和學習他們的思想和表達。書院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台,我要善加運用;第二,忽略自己的年齡,在專業學習和共同經歷的生活中尋找相同的興趣。
中大畢業以後會留在香港、回國內,還是出國?
現在還沒有特別的規劃,只是有一點比較明確,就是為了實現我的科學家夢,未來還要繼續學習和深造,應該會出國或者留在香港。但我相信無論去哪裏,只要做好自己就會有好的成果。目前我只想更好地享受一下我的大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