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郵給朋友列印

學生創業新基地

左起:副校長張妙清教授、沈祖堯校長、香港科技園副總裁楊德斌先生、中大創業研究中心項目總監蔡明都先生及匯友資本始創合夥人胡景邵先生為Pi Centre主持開幕禮

「學生創業」通常令人聯想起一群二十出頭的大學生,窩在宿舍通宵達旦測試雛形產品的畫面,正如喬布斯蓋茨佩奇布林朱克伯格等傳奇人物,他們撼動世界的創意正是在大學時期萌發的。然而在中大,學生創業卻在以別的方式發生。

中大副校長(研究)張妙清教授最清楚不過。她在這所植根於中國文化的學府工作超過三十載。同事戲稱她是「創業家」,因為張教授在校園內外成立了大大小小的研究中心、課程、非牟利協會和公共團體。她解釋道:「不一定要自己開公司才算是創業家。創業精神是關乎創新與變通,是關乎善用有限資源,抓緊機會,創造有影響力的新東西。創業精神不應受限於工作的場所或環境,而是關乎工作者的思維和態度。」

所以當沈祖堯校長提議,在校園設立創業育成中心時,張教授首先研究了其他知名學府怎樣支援學生創業,進而開始和各方協商。張教授回憶道:「最後我們達成共識,建立『前期育成中心』(Pre-incubation Centre,簡稱Pi Centre),讓學生培養創業思維,學習成為創業家。」

創業育成中心的概念並非憑空而生的。學生創新與創業促進委員會主席黃錦輝教授說:「中大每年都主辦、參與各種本地和國際的學生創新與創業活動,大部分是以競賽形式在香港、內地和美國舉行。我們感受到青年創意的急速發展,相信是時候闢出專用空間,持續供學生使用,把創意轉化為事業。」

Pi Centre的成立最終在2013年底敲定,2014年2月起運作至今。首輪招募吸引了二十二隊學生申請,由校外的業界顧問組成評審團,從中挑選出九隊。2014年9月進行第二輪招募,二十隊申請,七隊獲選。入選團隊獲配位於何東夫人堂的工作間,這個地方配套齊全,有一位全職員工支援行政,一位資深顧問擔任導師,利於學生安心孕育新意,專注規劃。直至今天,首批申請隊伍當中已有部分發展成熟,足以脫離Pi Centre,其中一隊正準備搬進香港科技園自立門戶。

Pi Centre 由創業研究中心管理,區玉輝教授是中心主任。「多年來我們發展過許多項目和活動,幫助學生、教授和校友結識香港資深的創業家和投資者,」區教授說,「但一直欠缺的是個固定地方,讓大家在定期活動上碰面,或順道經過看一看。現在有了Pi Centre,終於有地方讓參加者塑造一種共享、開放、互利的文化。希望參加者可以感受到,Pi Centre是個啟發靈感、資源充足、可以遇到各種聰明才智的人,友善交流的地方,而會期待一次又一次回來。」Pi Centre定期舉辦工作坊和活動,有時安排在晚上,以方便校外的企業家和演講者參與,分享經驗。

中大的學生創業態勢在上月再有突破,學生和教授可申請名為「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的新資助,以建立自己的公司。這個每年四百萬元的資助由香港創新科技署提供,中大研究及知識轉移服務處管理。中大顧問評審團選出的每間公司,每年可獲高達五十萬元補助,並長達三年之久。研究及知識轉移服務處副處長蔡錦昌博士強調新資助的重要:「初創公司即使有偉大的產品創意,往往未及吸引到投資商注資便已胎死腹中。有了創新科技署的新資助,這些公司就能堅持下去,向投資者證明,自己產品的可行性和切合市場需求。」

初創企業的成功率低,而多數成功企業家都是從失敗中磨礪技巧,豐富知識的。Pi Centre和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為學生創業提供有形的推動力,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轉化意念成行動的過程中,獲取創業經驗。正是走過高高低低,學生才學懂面對失敗、鍥而不捨、解決衝突,以及最重要的,認識自我。

錄像

上一個下一個

快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