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郵給朋友列印

姚松炎:香港宜居度急降

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姚松炎教授 (Photos by ISO staff)

你是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這個研究所是做甚麼的?

這個研究所轄下有五個研究中心,我主力負責土地和房屋政策議題,其他同事則關注可持續發展、社區規劃、少數族裔文化,以及藝術等未來城市發展須要關注的事項。當然,全球暖化、空氣污染都是相關的議題,城市的特點是跨學科、全方位,需要很多不同專業的團隊一起合作。

甚麼原因促使你關注和研究香港房屋問題?

我的專業是建築測量師,早年一直關注舊樓失修問題,無可避免涉及物業價值,當時發現某些樓宇質素很差,但卻繼續升值。國際上大部分城市樓價都只是比建築成本貴一點而已,但香港很奇怪,建築成本只佔樓宇價值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那麼小,那其餘那些是什麼呢?我從此就開始研究香港房屋問題。

現在的高樓價為社會帶來哪些影響?

香港樓價已去到國際指標稱為「極度無法負擔」的程度,帶來的社會問題:首先是影響家庭的決策,如不敢結婚,推遲結婚,不敢生育,這又影響到社會未來人口夠不夠。其次,人們被迫住在一些非常不適宜居住的環境,包括籠屋、棺材房、劏房,現在甚至連豬欄也可以賣出去讓人住,整個城市的宜居度急劇下降。最後,房屋不能負擔,是導致社會上仇恨不滿情緒和排外心態的導火線之一。

導致香港高樓價的原因何在?

三個令香港樓價去到不能負擔地步的因素,都是政府造成。第一是政府在銀根供應方面依循聯繫匯率,導致這段時間美國減息印鈔票,大量熱錢流入,推高香港樓價。第二是人口,如果政府對於內地移民沒有審批權,甚至鼓吹輸入高質素專才和勞工,在房屋已經不能負擔及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再增加高收入人口,只會把樓價推得更高。第三是土地供應,政府供應的土地長期不足,甚至曾長期停止供應,導致今天的惡果。

最近有學者撰文提倡開發郊野公園,你有何看法?

討論開發郊野公園時要留意兩件事,第一,香港市區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二萬五千人,是全球密度最高的頭幾位,但全港平均人口密度,約是每平方公里七千人,在世界上屬中度水平,雖已跌出宜居城市之列,但還不算太差,這是因為前殖民政府選擇一種高度集中的城市發展模式,在市區作高密度發展,鄉村、郊野公園和綠化帶則維持低密度,甚至無人居住狀態,讓市民共享自然生態。這其實是一種取捨。所以千萬不要在地圖上看到郊野公園佔我們百分之四十的土地,就以為很多,可以隨便拿來用。如果這樣做,全港人口平均密度勢必增加,生活質素每下愈況。

第二是根本沒有必要發展郊野公園,香港有四千公頃閒置官地,還有八百公頃棕土,就是現在新界用作貨櫃場、劏車場、貨倉那些遭破壞和污染的農地。如實施棕土先行政策,就能獲得大量土地,起碼二三十年內都沒必要討論發展郊野公園。

房屋問題有何正本清源的解決方法?

最根本的解決之道是有真正的民主政府,改變現在那種土地屬於政府而非人民的前殖民地式錯誤制度,令有關土地的決策受民意監察;但這個理想似乎不是那麼快可以實現。另一個中短期的解決方法是實行新加坡式組屋政策。在新加坡,組屋是公民權利,只要是公民就能以可負擔的價格獲得居所;香港的公屋卻是福利,入息要低到某一程度才能申請。其實現時香港的資助房屋已佔全港房屋量的一半以上,大量已超過入息和資產限額的家庭繼續住在資助房屋之內,與其大家爭相申請公屋和居屋,不如召開一次全面的諮詢和討論,如果大家都屬意實行新加坡組屋制度,就將之變成恆常的政策,令市民安心,把精力用於發展事業,無謂不必要地浪費在房屋之上。

錄像

上一個下一個

快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