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人物
2013年9月
中大校長沈祖堯

校長談綠色生活

1. 你是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成員,如何看待自己在委員會中的角色?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要負責提倡和推廣。成員來自不同專業界別,當中兩人是學術機構領袖:一人來自大學,亦即是我,另一人來自一所中學。身為教育工作者,我的角色有兩方面:把與環保相聯的知識帶給委員會和社會,並透過這委員會令大學、校內學生和家長明白政府的政策。

 

2. 你曾在訪問中說過,注重環保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是中大的三個重要使命之一。像中大這樣的大學,在香港的可持續發展中可以發揮甚麼作用?

中大有許多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研究項目,例如可再生能源、綠色建築、環保建築結構,這些研究可以為社會創造新知識。我們藉著發表論文和發布新聞,以及知識轉移活動,可把這些知識傳播給大眾。

我們不只在環境科學的科目,也在通識教育教導學生有關可持續發展的知識。事實上,所有學科──醫學、法律、商業、文科等等,都能從不同角度幫助我們加深對這個課題的認識。

校園是試驗新意念的好地方,也是學生應用新科技和實踐新生活方式的練習場。例如,在建築學院所在的教學大樓天台,有個小型有機農莊和可持續耕種的工作坊。這種活動對社會的影響或許不大,但改變人的行為,是由接觸和理解開始。.

 

3. 就校內而言,在中大實行可持續發展最迫切的工作是甚麼?有何困難?

最迫切的問題是用電量愈來愈高。有些實驗室的儀器需要每天二十四小時空調環境,圖書館某些區域全天開放,學生有時候參加書院活動持續至深夜。

至於困難,則是要達到校園發展計劃定下的減碳目標。由於恢復四年學制,尤其是2012至13年的雙軌年,我們的師生人數和建築物數目都有所增加,我們的校園現在比以前更大。

改變人的心態和行為很重要,也很困難。這可以靠向中大成員宣傳教導,令他們明白簡單和低碳的生活方式可以很富足──定期茹素、捨汽車而改為步行或騎單車、回收廢物……換句話說,令他們明白「雖簡猶盛」的道理。

 

4. 除了回收廚餘,校園在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還會有哪些新改變?

減少廚餘十分重要。我們須從源頭減少廢物,並教育學生反璞歸真、不尚奢華的生活方式。此外,「BYO」行動提倡少用塑膠水樽和發泡膠飯盒。我會自攜餐具到辦公室。綠色辦公室計劃宣揚工作時減少用紙和回收紙張。

 

5. 據我們所知,你對於「綠色星期一」身體力行。可多談一二嗎?

我實行是出於兩個原因:瘦身和環保。每個星期一我都會帶沙律上班作午餐,晚上回家則吃素。如果星期一的晚飯有約會,難以避免吃肉,我會在同一個星期的另一天補償。總之,我每星期會有一天完全不吃肉,而通常還不止一天,因為如果我獨自吃午餐,都會吃沙律。

 

6. 你和家人養成了哪些環保習慣?

我們住在漢園,地方很大,如果用空調的話,需要多台齊開才能令它涼快。所以如果沒有訪客,我們只會打開窗戶和用電風扇。同樣,沒有訪客時,花園的燈都會關掉。

.

 

 

《續綠中大》電子通訊由香港中文大學資訊處校園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處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