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綠活
2014年3月

升級再造 創造環保藝術

大家都聽過「循環再造」,但可知道「升級再造」是甚麼?「升級再造」是將原本要丟到堆填區的廢棄物,賦予新的用途。這種新概念與「循環再造」不盡相同。將玻璃啤酒瓶打碎,與沙混和,製成環保磚,這是循環再造;用熱水浸泡舊書,取得紙漿製成再造紙,亦是循環再造。「升級再造」不會改變廢棄物原本的形態,只是將其改頭換面,煥發新生。

回收物變身藝術品

升級再造對民間藝術和非傳統藝術創作人並不陌生。畢竟民間藝術創作者一般都缺乏資源,亦不曾接受正統藝術訓練;對他們來說,最方便自然的創作物料莫過於垃圾場的廢棄物。位於美國洛杉磯的知名地標華茲塔(Watts Towers),就是一名移民建築工人利用金屬及陶瓷碎片,花了三十三年時間建成的宏偉建築群。中國的少數民族亦善用布頭,縫製色彩斑斕的被子。

不少著名藝術家,包括杜尚、畢加索……,均曾利用廢物創作。西班牙建築師高迪建造的聖家教堂舉世知名,看仔細點便會發現嵌進了玻璃瓶及瓷磚碎片。旅美日本藝術家篠原有司男在紐約街頭收集棄置物,轉化成「垃圾藝術」雕塑,令人讚嘆不已。

環保運動方興未艾,「升級再造藝術」得以乘時興起。香港多名藝術家及設計師均落力參與,賦予廢物重生機會。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地理與資源管理學及藝術雙學位的傅嘉穎,目前正從藝術及設計角度,研究在香港發展「升級再造」工業的可行性。以下是她的三個研究個案:

KaCaMa

KaCaMa Design Lab 的三名年輕設計師,擅長將回收物料「升級再造」,再由社會企業及本地工匠生產,製成別具一格的生活趣味用品。例如收集用完的宣傳橫額,裁剪成小塊,再用人手縫製成色彩斑斕的立體燈罩。這些燈飾由KaCaMa的合作夥伴「家縫」負責生產,出自一批曾從事本地製造業的縫紉機操作員之手。

KaCaMa早前亦與本地產品設計師張瑋晉合作,推出一系列以軟木酒塞製成的筆,由聖雅各福群會生產。該公司其他產品包括用廚餘製成的天然布用染料,以及用衣架以至雞蛋殼等廢物造成的家品等。

張瑋晉

本地獨立產品設計師張瑋晉相信可持續產品設計必須對環境、用家以至社會都起增益作用。他熱衷嘗試運用不同廢棄物來「升級再造」,並跟本地多個非牟利機構合作生產。其作品包括以牛奶膠瓶及文件夾製成的擴音器、用牆紙製成的錢包等。單車是發展中國家必備的代步工具、現代永續生活模式的象徵,在張瑋晉手上也可「重生」——被棄置的單車輪框裝上透明膠管,下藏LED燈。這款名爲「Lumi-rim」的天花燈飾,就如天幕上的光環一樣。

廢棄的PET瓶可變身漂亮的瓶燈風鈴。張瑋晉把瓶面磨砂,內置燈泡,散發出柔美光線。清風徐來,瓶燈相互輕碰,聲音清亮。

木一番

本地社會企業「木一番」專門用回收木材製造家具。每件產品均由自家設計師設計,並由三位木匠師傅在位於葵涌的千呎工場內,包辦裁木、打磨、嵌造等工序。「木一番」接收廢棄家具和木製品,例如來自慈善機構的大件家具、立法會的咖啡桌、維修工程遺留的松木板及個人用的中式酸枝家具等。經過拆件、修改和重新組裝,這些物件便可適用於面積較小的家居。此外,「木一番」亦提供訂造服務,為客人用回收木料製作家具。

 

《續綠中大》電子通訊由香港中文大學資訊處校園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處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