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
2014年10月
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

醫學院——中大節能急先鋒

中文大學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就開始採取減碳措施,近年更在校園發展計劃中承諾,2005至2025年間人均耗能量減少25%。大學最新的節能動向,是推出2013節約能源計劃中所設的一個試驗性獎勵計劃,在二十三座建築物中試行。

碳足印最大建築

選出的二十三座建築中,十座的能源消耗屬最高級別,共佔中大總耗電量60%,涉及超過八十個部門和辦公室。這批建築物均要成立樓宇節能專責小組,與校園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處、物業管理處、校園發展處、大學安全事務處及其他相關行政部門磋商。然後在物業管理處協助下,每座樓宇委任的能源監察員要找出日常運作中可省電之處,分享經驗,及建議可行的節能方案。

研究重地醫學大樓

醫學院是首個設立工作小組落實新節能措施的學院。學院所使用的樓宇中,有三棟包括在上述二十三座先試行計劃建築物的名單中。三座建築分別是39區的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威爾斯親王醫院的李嘉誠醫學大樓,以及本部的李卓敏基本醫學大樓。前兩座是實驗研究重地,很多活樣本和先進儀器須長年保持在低溫至超低溫狀態。特別是位於榜首的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和李嘉誠醫學大樓,幾乎全是用作研究。而基本醫學大樓已轉換了功能,現時主要用作教學。

馮國培教授

馮國培教授是醫學院節能委員會的召集人,他說:「整個措施是大學行政、學院行政和使用者三方協作的極佳例子。委員會與相關部門討論政策和方向;措施由三座大樓各自的工作小組執行。工作小組由管理層、職員、學生用家代表、科學主任以及技術人員組成。大家經常開會,構思可行而惠及各方的辦法。但無論做甚麼,安全以及教研品質始終放在第一位,這點是不言而喻的。」

王玉冰先生和王鑄先生

能源審計及建議

物業管理處對三座大樓進行能源審計,之後向用家提出節能建議。例如,在沒有高敏度設備的普通實驗室,室溫可以稍微調高。升降機在週末和假日期間,只在規定時間段開動一部分。公共空間和某些多功能區的照明系統要配置動作感應器,發現多餘的照明會及時調整。

李卓敏基本醫學大樓工作小組的張志剛先生說:「大樓最耗能的是空調。我們正在計劃為冷卻器加裝感應器,令其在夜晚的溫度可以提升。」

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工作小組的王有全先生說:「我們有一些極耗能的儀器,例如須全天候保持攝氏零下86度的冷藏器。現在我們提供了一些冷藏器,研究小組之間共用,便可減少冷藏器的數量。還有四十二個通風櫃,每天二十四小時通過屋頂十個大型抽風機驅散煙霧。經過和大學磋商,我們想出解決方法,減低風扇在夜晚的轉速。根據測試結果,這個做法每月可以減低耗能2.5%。」

能源監察員也會負責教育用家,例如提醒他們不使用的儀器要關掉電源,不要任由它們處於待機狀態。

張志剛先生
王有全先生

學生用家

王玉冰和王鑄分別是生物醫學學院研究生會的會長和能源專員。「同儕教育有三種方式。我們在戶外攝影活動和運動會這類學生活動加入節能主題。有些教授在課堂教我們正確、環保而實用的實驗習慣。我們還在不同樓層舉辦比賽,節能最多的有獎品。」王鑄說。「我們還從實驗室清理了一些樣本,是舊生留下,有些人已經畢業很久了。」王玉冰說。兩人都同意,關鍵在於改變思維和實驗習慣。

獎罰機制

節約能源計劃下的試驗性獎勵計劃分兩個階段。若某用家單位成功在首階段節能4%,省下的金錢的80%會回贈給學院作研究使用。到第二階段,如果節能8%以上,也將獲取相同的獎勵。第二階段同時引入懲罰機制——如果用家未能達到8%的節能目標,則超標部分能源費的一半將由用家承擔,以4%為懲罰的上限。

 

《續綠中大》電子通訊由香港中文大學資訊處校園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處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