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綠活
2014年10月

不浪費,不濫求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每年全球供人類食用的食品中大約三份之一是虛耗或浪費的,這意味著每年浪費的食物高達驚人的十三億噸,相當於每年全球穀物產量的一半以上。浪費程度在較富裕國家至為嚴重。在美國,每年大約四千萬噸食物在家庭浪費,而英國則是大約六百七十萬噸。

我很醜,但我還可吃

為了減少浪費,有些超級巿場想出新點子來銷售外表欠吸引力的蔬果。法國的連鎖超巿「英特瑪詩」便是其一,它妙想天開,促銷有違商業審美標準的蔬果,推出名為「不體面的蔬果」的巿場推廣計劃,更在享負盛名的康城影展奪獎。在這間連鎖超巿裡,醜陋的蔬果在專屬貨架上,以七折出售。銷售過程中,消費者的行爲令零售業感到驚喜。

來源︰Intermarché

在推廣的頭兩天,每間英特瑪詩分店平均賣出1.2噸的醜蔬果。推廣計劃造成的哄動把更多人吸引到店內,人流增加了24%。因為英特瑪詩的成功,其他超市紛紛仿效,例如法國廉價超巿「單一價」,也展開銷售不美觀水果的推廣。

小小瑕疵不損食用

其他機構則致力於食物的救亡或回收工作,收集即將被棄置的食物,並重新分發給饑餓的人。回收的食物可供食用,只是往往不能出售。雜貨店、食物供應商、餐廳和農夫巿場把這些已屆或已過售賣限期、又或是不完美(例如英特瑪詩那些醜蔬果)的食品捐出,讓這些機構重新分配。有時食物完好無缺,只是餐廳和學校食堂訂製過量;或是食物在準備、烹調和奉客的過程中,有些多餘的副產品,像魚碎或肉屑,其實都可供食用。另外,亦有食物製造商捐出品質輕微不合格或快將過期的製成品。

「食物轉送」創辦人域克‧拿米亞斯(Yuri Hasegawa攝)

水果與易腐食物

「食物轉送」是一間位於南加州的非牟利機構,五年前從一個橙獲得靈感創立。2009年的一天,創辦人域克‧拿米亞斯在家附近和狗隻散步時,發現樹上大量的果實都沒有人收割。拿米亞斯只找了一位義工協助,便實行了第一次的收割,幾小時內收集了八十五磅的橙子。不出一個月,他召集了五十人進行另一次收割,這次產量是五千磅不摘便會爛掉的橙子。時至今日,「食物轉送」推動三項核心活動,每年可以挽救並捐出四百萬的食物。

剩食

在澳洲,社會企業家朗尼‧卡恩於2004年成立「澳洲收穫」,它是當地第一間易腐食物回收機構,從商業機構收集高品質的剩食,然後免費直接送到五百家位於悉尼、阿得萊德、布里斯本、黃金海岸、墨爾本及紐卡素的慈善機構。透過在蔬果巿場、超級巿場、酒店、餐廳,甚至體育場館和企業會議室等各種來源地進行回收,「澳洲收穫」成為當地最成功的環保項目之一,創辦人朗尼卡恩更在2010年獲選為澳洲年度英雄。

來源︰OzHarvest
來源︰OzHarvest

惜食香港

至於本地,已有幾個計劃展開,去解決香港貧困人士食物短缺的問題。其中一個最先創辦的是「膳心連基金」,成立於2001年,及後在2009年註冊為公司,「膳心連」從酒店、餐廳和食物零售商收集剩食,重新包裝並配以安全食用的翻熱指引,再分派給庇護所和復康中心等有需要的人。「膳心連」亦跟2009年成立的慈善團體「樂餉社」合作,利用他們的冷藏貨車,把新鮮、罐裝、包裝食品,甚至新鮮蔬菜送到各個紮根社區的夥伴機構,再進一步分發。

這些努力既有助減少廢物,也能有效消除饑餓,從而確保本地及全球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續綠中大》電子通訊由香港中文大學資訊處校園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處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