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屋頂田園樂
中大地廣寶物多,即使身在校園也未必能盡覽其勝。綜合教學大樓的天台花園可説是其中一處鮮爲人知的瑰寶。這個多用途天台花園約在2012年建成,自此建築學院的教職員和學生便在這兒種植農作物。到了2014年10月,「天台種植計劃」啟動,把農耕活動組織起來,讓中大社群認識天台耕種的好處。
天台種植計劃
計劃由建築學院副教授鍾宏亮教授號召,資深農業專家馮志輝先生領導。馮先生是香港有機生活發展基金創會會員,從事有機耕種超過二十年。計劃亦借鑑「價值農場」的成功經驗,它透過城市耕種探討擴充社區建築物功能的可能性,在2013–14年深圳建築雙年展獲得城市農業計劃獎。
現行的計劃分三個部分。「可食用植物園」用靈活和輕鬆的方法,推廣種植可食用植物。參加者獲分派天台上的小塊土地,他們可自備盆子或可食用植物的盆栽,在天台栽種。如有需要,還會獲得幼苗、泥土、基本指導和每周進度監察。參加者在馮先生的指導下,與志趣相投的種植者一起投入耕種過程。參加人數限於50位中大教職員、學生及其家人。
「天台種植計劃」另撥出兩三片土地,提升花園內長期種植者的耕種技巧。參加者限六人,馮先生每個星期都視察他們的種植進度,並提供咨詢。其餘的土地留給馮先生示範天台耕種。在12名義工助手的協助下,馮先生示範在花園如何精耕細作生産糧食,助手則協助日常護理農作物。
專業耕種指導
耕種導師馮先生每星期五主持一節兩小時的工作坊,參加者可以提出問題。他說耕種的金料玉律是不時不種。他說:「並非什麼在超級巿場見到的都可以種的,因為超市出售的很多農作物都不是本地當造的。可是有些參加者並不了解。」馮先生指出害蟲是整個活動的最大挑戰:「興建這座大樓的承建商提供的泥土不太理想,它混雜砂礫、建築廢料及昆蟲。但我們已分批換成合適的泥土,情況應該有所改善,但願如此。」種植的位置也很重要,他舉例:「被菜心葉吸引的昆蟲,卻討厭生菜,所以如果我們將兩種蔬菜並排種植,就可以減低蟲害。」
耕種與教育
除了讓參加者學會種植、灌溉和堆肥的技能,計劃希望儘管種植規模有限,仍可藉生産新鮮低碳本地蔬果展現健康和謹慎飲食的重要。計劃同時亦示範利用天台空間種植和促進社交互動的可能性。
天台所種的蔬果包括生菜、蕃茄、瑞士甜菜、菜心、茄子、椰菜、紅菜頭、西蘭花、節瓜、士多啤梨、茴香和紅蘿蔔。大概每兩個月便有一次收割及品嘗活動,讓參加者聚集交流,共享勞動得來的甜美成果。
鍾教授說:「香港常有關於城市耕種和種植本地農作物的討論,目的是保證食品安全、減少食物里程、改善微生態及培養人與自然的有益互動。這個花園回應了所有以上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