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具規模的中文大學》 1970–74

硏究工作� 硏究是大學的原動力。如果大學 硏究院便名存實亡,圖書館便毫無生 學習也變得枯燥無味。在這樣一所缺乏動力的大 與整個學術界隔絕,無從獲得刺激與啟發。即使學生人數 加,學術的發展仍會停滯不前。� 大學必須重視硏究,因爲大學的獨特任務是對知識作多方面� 的貢獻,換言之就是要︰(一)保存知識—這是圖書館和其他資料� 中心的責任;(二)傳播知識—主要 通過敎學傳授給學生創� 造知識—這完全有賴於硏究工作;(四 滙通 識—將各種科目� 融會貫通以開展專業敎育;(五)應用知識—以實用學術爲社會服� 務。� 純學術硏究通常指人文學科及自然科學的基本硏究,是因 � 術本身的需求而進行;另一方面,具有實用價値的硏究,大都源� 自專業敎育,是針對特定的題目和情况而進行。 人認爲硏究必� 須是純學術的,而且 具有內在 價値。事實上這種觀念已經� 落伍,因爲任何純學術的硏究日後都可能改變性質,而成爲具有� 實用價値的硏究。說得更透徹一點,社會所以對大學敎育投資及� 信任,是因爲大學對社會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最顯著和最直接� 的就是大學造就人才以滿足社會的人力需求,此外就是以實用的� 硏究成果去爲社會服務。學者和科學家利用他們的專才、學識和� 享有的學術自由去解決各方面的社會問題,無論是科技的或社經� 的都好,這是他們對社會的責任。硏究工作和社會服務就是在這� 交叉點上結合起來。� 硏究所及硏究中心� 中文大學一向極力鼓勵校內員生從事硏究工作,自一九六五� 年起先後成立四個「硏究所」和九個「硏究中心」。現就硏究所� 和研究中心的不同處略作說明。� 硏究所和硏究 生運用硏究方法學而 研究計劃可由一人單獨或多人合 當龐大,需要助手多人方可進行,同 則可在硏究所下另設專門單位—即硏究中心 的範圍更加明確,並且在進行時有較大的彈性。從理論上 研究中心必須有重要及龐大的硏究計劃或某一新計劃需要進行時� 方可成立。如果硏究中心完成了這些計劃或不再進行龐大的硏究,� 該中心便須解散,但個人的硏究仍可作爲有關硏究 的一項硏� 究計劃而進行。大學視需要情形將硏究中心解散是一種非常重要� 的決策,因爲如此方能以質來限制量的無限擴充。� 研究所是永久性的,而且包括範圍甚廣,使相關學科的敎師,� 因可充分發展而提高他們硏究的興趣。對於未有足夠名望以取得� 外界資助的年輕學者,硏究所積極鼓勵及協助他們在學術上的發� 展;對於已有相當地位的學者,硏究所往往給予他們寶貴的意見� 和人力上的幫助,以利編訂硏究計劃及探討如何可以獲得支持和� 資助。硏究所不但促進複雜的科際硏究,並且與世界各地性質相� 同的機構保持密切聯絡,使它的成員可藉此與國際學術界互相交� 換學術知識。硏究所本身的工作,包括建立評審硏究計劃的標準,� 分配研究費用,評審硏究成績及建議出版書籍。硏究中心雖然是� 硏究所下的行政獨立單位,但是它們的工作仍須符合硏究所 總� 方針。� 硏究生應儘可能通過敎師獲得脚踏實地的硏究訓練;硏究所� 應將一切硏究活動訂定方針與步驟,以確保硏究生能夠從各種硏� 究中充實自己,建立鞏固的基礎及吸取豐富的經驗。所以各硏究� 所、硏究中心及硏究院之間必須密切合作’將一切硏究活動加以� 統籌及連結起來。� 根據這一基本原則,大學乃於一九六五年三月成立社會人文� 學科硏究所及理工硏究所。� 34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