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報告書》 1978–82
先後申請增設硏究院課程。在一九八一一八二年度,硏究院增生物� 化學、生物學及物理學三科之博士班。大學又另增硏究院課程多� 項,包括中國藝術史、比較文學及統計學之哲學碩士課程,以修課� 方式攻讀之敎育學文學碩士課程,敎師敎育證書課程,及以兼讀特� 假方式進修之社會工作碩士班等等。� 截至一九八二年爲止,大學已設立三十三項硏究院課程,供學� 生進修。倘大學能獲得較多資源,以供助學金、獎學金及購置硏究� 設備之用,硏究院之擴展當尙不止此。� 通識敎育及� 「學生爲本」� 之敎學� 通識敎育,顧名思議,非限於某一學科或某一學年之課程,乃� 爲授予學生對人生之廣泛基本知識而設。其目的在於使學生具有理� 性及敎養,智敏寬厚,足以應世。大學深信,敎育最重要之功能應� 在於培養具有全面了解能力之人才,不論其專業爲何,必須具備廣� 博之一般知識,以便在有所抉擇時,能預見其後果。通識敎育之目� 標,即依此建立。� 通識課程係由三成員書院設計。一般言之,皆能合於通識敎育� 之目的。「學生爲本」之敎學,情况大致相同。富爾敦勳爵所設想� 之小組敎學,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心智,使其具有學人之態度以從事� 專門硏究,同時又有助於解決人生所遭遇之難題,此種敎學方式,� 現已在通識及主修課程方面,廣泛採用。崇基學院最早將專題硏討� 列入通識課程。學生對時事或一般學術問題作小組硏究,提出報吿,� 可資磨煉;並藉以改進探討問題及撰寫論文之技巧,養成合作硏究� 之習慣。� 通識敎育本身自非全無問題。此類課程亦屬經過採納師生意見� 而作增設。通識敎育亦非限於所開課程。凡課室外之敎育、師生間� 之談論皆有補於理性及敎養之增進。而各成員書院則最適於擔負此� 種任務。� 學術硏究與� 硏究所� 甲、著作槪述� 本校敎硏人員之學術著作,自一九七六年以來,即大爲增加;� 一九七八至八二之四年間,進展益速;足徵本校在學術硏究及敎學� 方面,頗具成就。此類著作包括專書、會議紀錄等;此外,又有論� 著多篇,分别刊載於中文、英文或其他語言之國際性、地區性或本� 16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