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報告書》 1978–82

——:《評介宋代書錄》,《食貨月刊》, 9 : 1 - 2 ( 1979 ) 。 ——:《歷史主義的危機與超越》,《史學評論》, 1 ( 1979 ),頁 41 — 70。 ——:《宋代敎育散論》,台北:東昇, 1980. 1。 ——:《史學與史學方法論集》,台北:食貨出版社, 1980. 12。 ——:《沈潛與高明之間,和美國歷史學會會長聘克尼敎授對談》,《當代》, 8 ( 1980. 12 ) 。 —— 譯:《林毓生:中國意識的危機》,《中國人月刊》, 1:4 ( 197 9 ),頁 31 —34。 ——:《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論集》(周玉山編),台北:成文, 1980 ,頁 173 —180。 ——:書評:埃森斯坦著《作爲變遷媒介的印刷術》,《史學評論》, 2 ( 1980 ) 。 ——:《試論思想史的歷史研究》,《史學方法論文選集》, 1980 。 ——:《漫論近代中國史學的發展與意義——附論叢筆記,劄記到社會史》,《當代》, 1 : 3 —4 ( 1980 );《食貨月刊》, 10 : 9 ( 1980 ) 。 ——:《從社會科學到社會整體歷史》,《史學評論》, 3(1981.5)。 —— : 《Evelyn Rawski︰ 淸朝的敎育與平民的識字率》,《史學評論》, 3 ( 1981. 5 ) 。 ——:《絳帳遺風:私人講學的傳統》,《浩瀚的學海》(林慶彰編),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1.10 ,頁 353 — 410。 ——:書評:《中西史學互相發明:評三本史學著作》,《明報月刊》, 192 ( 1981. 12 ),頁 69— 72 ;《思與言》, 19 : 6 ( 1982. 5 ) , 頁 55 —61 。 ——:《狄百瑞敎授論學吉光片羽》,《新亞生活》, 9 : 6 ( 1982. 2 ),頁 4 — 6 ;《明報月刊》, 195 ( 1982. 3 ) 。 —— 譯:《西洋史學名著選》,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982。 ——. Book Review: A Sung Bibliography edited by Etienne Balazs and Yves Hervouet.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40 (1980.6). ——. "Trade and conflict in Medieval Nanhai." Canton Campanion, 2 (1980.10). ——,tr."The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by Yü Ying-shih." Renditions, 15 (1981 ), pp. 7-26. Lin, Shou-chin 林壽晋 ——:《上村嶺發掘的學術貢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9 :上( 1978 ) 。 ——︰ 《論「仰韶文化西來說」》,《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10: 2 ( 1979 ) 。 ——:《戰國細木工榫接合工藝硏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981. 5。 ——:《半坡遺址綜述》,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981. 6。 Lu. Yau-tung 逯耀東 —— :《從平城到洛陽:拓跋魏文化轉變的過程》,台灣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79.3。 (該書導言刊於《食貨月刊》, 1979. 1。 ) ——:《從五四到中國社會史大論戰:中國現代史學論稿之一》,《中國人月刊》, 4 ( 1979. 5 ) 。 ——:《批孔:中共史學的革命樣板戲:中國現代史學論稿之二》,《中國人月刊》, 8 — 9 ( 1979. 5 ) 。 ——:《中共史學的發展與演變》,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979. 11。 ——:《世說新語與魏晋史學的關係》,《陶希聖先生八秩紀念集》, 1979. 11。 ——:《從隋書經籍志史部形成論史學脫離經學獨立的歷史》,《食貨月刊》, 1980.7。 Ng, Ngai-ha Lun 吳倫霓霞 ——:《從新安縣治到新界理民府》,《七十年代》, 8(1981.9) ,頁 55 —62。 ——:《淸代新界地區的學舍與科擧》,《明報月刊》, 1982. 6。 ——. "Consolid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schools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4:1 (1978). ——. "A survey of source materials in Hong Kong related to late Ch'ing China." Ch'ing-shih wen-t'i, 4:2 (1979.12). ——. "The Hong Kong origins of Sun Yat-sen's address to Li Hung-chang." Journal of the Hong Kong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22 (1981 ), pp. 167-178. ——. "The role of Hong Kong educated Chinese in the shaping of modern China." Modern Asian Studies, 17:1 (1982), pp. 93-119. ——: → 225 & 239. So, Hing-bun 蘇慶彬 ——:《淸史稿列傳本證》,《新亞學報》, 13 ( 1980.6 ) 。 Sun, Kuo-tung 孫國棟 ——:《中國歷史》, 2 ,人人書局, 1978。 ——:《唐代中央重要文官遷轉途徑研究》,《新亞研究所叢書》, 1978.9。 ——:《中國歷史》, 3 ,人人書局, 1979。 ——:《唐宋史論叢》,龍門書店, 1980. 6。 ——:《資治通鑑所表現的政治觀念》;《唐代的知識份子》,《中央硏究院漢學會議》, 1980. 8。 ——:《文化、中國文化與新文化運動》,《明報月刊》, 1982. 6。 T am, Yue-him 譚汝謙 ——:《中日之間譯書事業的過去、現在與將來》,《中國人月刊》, 2 : 9 — 12 ( 1980. 10 — 1981.2)。 76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