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e-Chancellor's Report 1978-82
——:《明朝末年傳入中國的西方中古學術》,《明報月刊》,1981. 3。 ——:《中古西方莊園的鱗爪》,《新亞生活月刊》,1981. 5。 ——:《第二次機會的專上敎育》,《明報月刊》,1981. 5。 ——:《上古希臘與希伯來的敎育觀念初探》,《香港中文大學敎育學報》,9 : 1 (1981.6)。 ——:《男女平等的敎育》,《明報月刊》,1981. 6。 ——:《克里姆林宮的一大隱憂:蘇聯少數民族問題》,《七十年代月刊》,1981. 6。 ——:《西方上古中古時代的靈魂觀念》,《新亞生活月刊》,1982.4 — 5。 ——:《西方各國的學位制度》,《廣角鏡月刊》,1982. 6,頁55 —58。 ——:《香港中學的圖書室》,《香港中文大學敎育學報》,10 : 1 ( 1982. 6 ),頁10 —21。 ——:《美國開國元老心目中的中國》,《明報月刊》,1982. 7,頁13 —16。 ——:《八十年代香港敎育的幾個問題》,《香港敎育透視》,1982,頁19一22。 ——:《世界各地學制改革的一些趨勢》,《香港敎育透視》,1982,頁271 — 279。 ——. " A brie f histor y o f th e doctrin e o f th e soul : Fro m th e Ol d Testamen t t o St . Thomas Aquinas. " Theology Annual, 1980 . ——. " A Hong Kong barrister in late-Ch'ing law reform." Hong Kong Law Journal, 1981. ——. "Fro m ancien t heresie s to medieva l religions: A guid e to th e stud y of Nestorianism and Manichaeism." Theology Annual, 1981. ——. "Heres y and tolerance: An inquiry into medieval and reformation thought." Theology Annual, 1981 . ——. "W.A.P. Martin, " Tripod, 1982.2 . ——. "Civi l service examination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Orientations , 1982.3, pp. 20-29 . ——. " The waning of a Medieval Society: Interplay o f motives in the Scottish Reformation." Theology Annual, 1982 . ——: → 224, 225 & 239. Po n g, Tak-san 龐德新 ——:《中國語文科敎材論略》,《香港中文大學敎育學報》,1979.3。 ——:《也談語文敎育》,《語文雜誌》,7 ( 1981. 6 )。 ——:《宋元以來的諷刺小說》,《東方》,1982. 6。 ——:《香港中學中國語文敎學存在的幾個問題》,《語文與敎育》,1982。 S i u, Ping-kee 蕭炳基 ——:《香港中學生的能向模式》,《香港中文大學敎育學報》,1979. 3 。 ——:《香港社會中、低層學生智能表現之比較》,《香港中文大學敎育學報》,8 : 1 ( 1980.6 )。 ——:《香港中學生作文字句病例分析》,《香港中文大學敎育學報》,8 : 2 ( 1980. 12 )。 ——:《從敎育語言談到香港敎育改革》,《明報月刊》,183 ( 1981. 3 )。 ——:《語文敎育與文化座談會後記》,《語文雜誌》,7 ( 1981. 6 )。 ——:《資訊傳遞埋論與解難學習過程》,《香港中文大學敎育學報》,10 : 1 ( 1982. 6 ),頁2 — 9。 ——:《智力程度、語文經驗、接觸語文時間與中學生雙語能力發展的關係》,《語文與敎育》,1982.7,頁15 — 26。 ——:《語文與思想》,《語文與敎育》,1982. 7,頁59—61。 ——、(何萬貫):《中學生修改錯别字、錯詞、錯句能力之研究》,《香港中文大學敎育學報》,9 : 2 ( 1981. 12 ),頁13— 21。 ——: → 221 & 246. To, Cho-yee 杜祖貽 ——:《中文大學敎育學院的發展方向》,《香港中文大學敎育學報》,8 : 1 ( 1980.6 )。 ——:《佛家的敎育精神》,《香港中文大學敎育學報》,8 : 1 ( 1980.6 )。 ——:《香港中文敎育的新機運》,《香港中文大學敎育學報》,8 : 1 ( 1980.6 )。 ——:《敎師組織及其重要任務》,《敎育曙光》,21 ( 1980. 11 )。 ——:《學生評課與敎學改進》,《香港中文大學敎育學報》,8 : 2 ( 1980. 12 ),頁25 — 31。 ——:《敎師的專業敎育和專業精神》,《香港中文大學敎育學報》,8 : 2 ( 1980. 12 ),頁73 — 85。 ——:《香港敎育的檢討工作》,《明報月刊》,183 ( 1981. 3 )。 ——:《香港弱智兒童學校敎師協會會刊創刊辭》,《交流》,1981. 3。 ——:《從王力敎授只作白話文的觀點說起並淺論文言文的存廢》,《語文雜誌》,7 ( 1981.6 )。 ——:《談校訓》,《香港中文大學敎育學報》,9 : 1 ( 1981 . 6 )。 ——:《香港大專敎育的發展》,《明報月刊》,191 ( 1981. 11 ),頁45 —46。 ——:《論外來敎育理論的限制與今後敎育學硏究的路向》,《香港中文大學敎育學報》,9 : 2 ( 1981. 12 ),頁1 —12。 ——:《有效的敎學法》,《有效敎學法研習資料滙編》,頁12 — 25,香港:浸會學院,1982. 3。 ——:《香港敎會學校的德育功能》,《香港中文大學敎育學報》,10 : 1 ( 1982.6 )。 —— 等:《香港專上敎育的探討》(鄭宇碩編),頁15 —18,香港:明報出版社,1981. 12。 —— 等:《社會及行爲科學研究的中國化》(楊國樞、文崇一編),台北:中央硏究院,1982。 ——.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Problems of Asian Immigrant Youth, Sa n Francisco: Nationa l Association o f 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Education, 1979 . ——. " Pluralism in education : A ne w ter m fo r a n old idea?" In Proceedings of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econd Regional Conference. Virginia: AERA and Hampton Institute, 1979 . 159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