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報告書》 1982–85
因此而有由本校生化系及生物系合辦「生物技術學」硏究學部之擬 議。在未來數年,此一硏究範圍必可預期有更大進展。 社會科學方面,涉及與多方面之合作之大規模硏究計劃,亦應 特別重視。其一爲以香港作爲人口稠密地區之實例而進行香港靑年 體能之硏究;此項硏究由杜祖貽敎授主持,有敎育學院、醫學院及 體育部人員參與調查,且業已完成專書,報吿硏究成果。另一項爲 對中國人口統計及經濟模式之硏究,由當代亞洲硏究中心負責,參 加工作者有社會系、經濟系、地理系、電子學系、數學系等,並與 「北京信息控制硏究所」合作。此項硏究雖尙在初步階段,而須繼 續工作相當時間方能獲得成果,然可預期其對中國之發展將有重大 作用。 除學術硏究之提高外,在此三年中,在本校擧行之各種國際性 及地區性之學術會議,亦大見增多;論題所涉甚廣,總數則達二十 六次,平均約每六星期即擧行一次。此類會議大部分與目前中國之 國家發展情況有關,參加者常有國內著名社會科學家、法學家,以 及重要設計與管理人才,皆正參與爲中國策劃新路向之工作。歷次 會議所培養之氣氛及自由交流,無疑本身即有重大意義。另一面, 在自然科學及醫學方面屢次擧行之國際學術會議中,較年輕之同寅 多屬初次以地主身分接待成名國際學人,無疑亦由此獲得更豐富之 學術經驗及更新之觀念。 最後要提及者爲一九八二年九月對原設之「社會人文學科硏究 所」之改組。該所已改名爲「社會硏究所」;原屬該所之各中心, 一部分與所關學系合併,未合併者則重組爲兩大中心;其一爲「香 港硏究中心」,其二爲「當代亞洲硏究中心」。此二中心之人員及 經費均已加强,現已能有效支持或配合多種科際硏究計劃。稍後, 得外界捐款之助,遂能在「當代亞洲硏究中心」設立「海外華人資 料硏究室」;預計將對了解華橋社會有極大貢獻。 校園建設 在校園建設方面,此三年與其前十年校園迅速長成之階段相 比,似僅有平穩之發展。本階段中有兩幢建築物完成,其一即大學 圖書館附近、中央廣場西側之敎學大樓;在該大樓辦公者有屬文學 院及社會科學院之若干學系,其中包括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其二即 科學館東座大樓,爲中藥硏究中心提供寬敞之長期辦公處所。以上 6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