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報告書》 1982–85
-:《交流、溝通與海外知識份子》,《明報月刊》, 17 : 9 ( 1982.9 ),頁 16 —23。 —:《歷史是甚麼?》,《聯合月刊》, 1982.10 ,104 —108。 — :《邏輯與證立程序》,《明報月刊》, 17 : 12 ( 1982.12 ),頁 85 —91。 —:《領袖之見識與心境》,《時報雜誌》, 152 ,頁42—4 3 。 一:《人生小語 ( 一 ) :瞬息與永恒》,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83.3。 一:《哲學的智慧與歷史的聰明》,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83.4。 —:《邏輯(上):邏輯性質與邏輯方法導論》,台灣:東華書局,1984。 L a o , Yung-wei 勞榮瑋 —:《中國哲學研究之檢討及建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中國思想史工作部,1983 .4 。 一 : 《 中 國 哲 學 史 新 編 第 一 章 ︰ 中 國 古 文 化 傳 統 之 形 成 》 , 台 灣 : 三 民 書 局 , 1 9 8 4。 Lee , Tien-ming 李天命 —:《語言的陷阱》,《鵝湖月刊》, 85 —87。 —:《思考方法的起點》,《明報》, 1983.9.23 ︰ 9.30 ; 10.7。 — • “Scientific semantics and philosophical analysis." Philosophy of Language (Annual 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Society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83. — .“The meaning of meaning explore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83.9.23. 一 . “Wh at is truth, justice and freedom?" Hong Kong Standard, 1983.9.30. Li, Tu 李 杜 -:《人是否宗敎的動物?》,《文藝》, 10 ( 1984.6 ) 。 - ︰ “ A n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philosophy from the theory of world hypothesis.” Commentary (Singapore), 6:1 (1983.6 ), pp. Asian Culture Quarterly (Taipei), 11:4 (1983), pp. 15-25. Liu, Chang-yuan 劉昌元 —:《黑格爾的悲劇觀》,《中外文學》, 11 : 7 ( 1982.12 ),頁 4 一 29。 —:《論審美態度》,《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16 : 6 ( 1983.6 ),頁 35—40。 一:《藝術中的象徵》,《中外文學》, 12 : 7 ( 1983.12 ),頁 5 —19。 — :《藝術與道德》,《文藝》, 9 ( 1984.3 ),頁 1 0 —16。 一:《文學與眞實》,《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17 : 7 ( 1984.7 ),頁 55 —61。 L i u , Shu-hsien 劉述先 —:《儒家思想的現代化——劉述先敎授筆談錄》,《文化傳統的重建》(牟宗三等編著),頁325-344,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1982。 —:《從學理層次探討新儒思想本質》,《中國論壇》(台北), 169 ( 1982.10 ) ,頁15 —21 及 34 。 —:《藝術與人生》,《豐盛人生多姿彩》,頁 3 — 4 ,1982.10。 一:《對於索忍尼辛的批判的回應》,《七十年代》, 155 ( 1982.12 ),頁 13 —15。 —:《我寫「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的感想》,《書目季刊》,16 : 13 ( 1982.1 2 ),頁6 1 —66。 —:《朱子的仁說、太極觀念與道統問題的再省察》,《史學評論》(台北),5 ( 1983.1 ),頁 173 —188。 —:《柯斯特勒的追尋》,《七十年代》, 159 ( 1983.4 ),頁 12 —14。 —:《全面檢討香港敎育思想必須突破現有的瓶頸》,《百姓半月刊》, 51 ( 1983.7 ) ,頁 28 —30。 —:《解釋學思潮論說》,《明報月刊》, 18 : 7 ( 1983.7 ),頁 57 —59。 一:《歷史槪念與歷史方法》,《史學評論》(台北), 6 ( 1983.9 ),頁 115 —126。 一:《蒙特利爾世界哲學會紀行》,《七十年代》 , 165 ( 1983.10 ) ,頁5 6 —5 9 。 —:《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增訂版),台北:學生書店,1984。 一:《論陽明哲學之朱子思想淵源》,《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15 ( 1984 ) ,頁 1 一 20。 — :《香港 1997》 ,《中國論壇》(台北), 205 ( 1984.4 ),頁 33 —37。 —:《中國式的社會主義之嚮往》,《百姓半月刊》,73 ( 1984.6 ),頁3 4 - 3 5 。 一:《現代中國知識份子的困境》,《九十年代》, 173 ( 1984.6 ),頁 10 0 —103。 -:《熊十力與劉靜窗論學書簡》,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1984.7。 —:《「生命的奮進」序》,《生命的奮進》,頁 1 一 6 ,香港:百姓半月刊出版社, 1984.7。 —:《宋明儒學的特質與其現代意義》,《中國文化月刊〉(台中),5 8 ( 1984.8 ),頁 16 —30。 一:《魏曼與中國哲學》,《知識份子〉(紐約),創刊號( 1984.10 ) ,頁 89 —93。 —:《哲學敎育改良芻議》,《明報月刊》, 19 : 12 ( 1984.12 ) ,頁 38 —40。 一:《當前哲學敎育應有的改革》,《中國論壇》(台北), 221 ( 1984.12 ) ’頁 41—43 。 — :《國際哲學會剪影》,《明報月刊》, 20 : 5 ( 1985. 5 ),頁 19 —23。 -:《由兩篇文章看大陸思想發展的契機》,《九十年代〉, 184 ( 1985.5 ) ,頁 16 —17。 — . " H o w idealistic is Wang Yang-ming?"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Hawaii), 10:2 (1983.6), pp. 147-168. 一 • Book Review: Chinese Philosophy: Its Spirit and Its Development by Thome H. Fang.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Hawaii), 10:4 (1983.12), pp. 411-416 . 67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