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e-Chancellor's Report 1982-85

宗敎系 Department of Religion Chan , Alan Chor Choi 陳佐才 -:《牧養縱橫》,香港:基督敎文藝出版社, 1 9 8 2。 一:《合一運動——回顧與前瞻》,《信息》, 1983.2 ,頁 6 — 7 。 -:《道德敎育的涵義與影響道德的因素》,《文藝〉,5 ( 1983. 3 ) ,頁1 8 - 2 0 。 —:《大專敎育與大專基督徒》,《舵》,頁 16 —20 ,香港學生福音團契出版社, 1983.8。 —:《基督徒、香港人、中國人》,《一九九七與香港神學》(郭佩蘭編),頁 38 —42 ,香港:崇基學院神學組, 1983.11。 —:《感性與信仰》,《傳遞》, 16 / 1 7 ( 1983.1 2 ) ,頁 2 — 4 。 一:《從「情」的層面去了解基督敎信仰》,《豐盛的福音——從「九七」所引發的反省》(江大惠編),頁 122 —134 ,香港:崇基學 院神學組, 1984。 -:《韋小寶的人生哲學》,《文藝》, 11 ( 1984 . 9 ),頁 36 —42。 -:《八十年代堂會的使命》,《邁向明天——循道衞理敎會對宣敎使命的反省》,頁 47 — 67 ,香港:循道衞理聯合敎會文字員工委員 會, 1984.11 。 - . " T h e growt h o f th e Churc h i n China. ” I n Asian Christian Leaders in China, pp . 25-30. Singapore : Christia n Conferenc e o f Asia, 1983 . Chow, Daniel Tin-wo 周天和 —:《生命的成長》,《分享》(台灣), 96 ( 1983. 8 ) 。 -:《評述馬丁路德對山上寶訓之解釋——特别着重善功問題》,《神學與生活》, 6 ( 1983.1 2 ) ,頁 3 —14 。 —:《貧賤富貴與豐盛的福音》,《豐盛的福音一一從「九七」所引發的反省》(江大惠編),頁10 — 20,香港:崇基學院神學組, 1984 ° 一:《山上寶訓的研究》,香港:道聲出版社, 1984。 —:《父啊,赦免他們!》,《分享》(台灣), 104 ( 1984. 4 ) 。 一:《肥羊與母鷹》,《基督敎週報》, 1031 ( 1984. 5 .2 7 ) 。 —:《父親逝世廿三週年》,《基督敎週報》, 1034 ( 1984. 6 .1 7 ) 。 一:《王后的位分》,《神學組通訊》, 1984.7。 —:《恩典和眞理》,《分享》(台灣), 109 ( 1984. 9 ) 。 一:《多瑙河畔的盛會》,《基督敎週報》, 1051 ( 1984.10.1 4 ) : 105 2 ( 1984.10.2 1 ) 。 —:《眞理、使命與合一》,《基督敎週報》, 1077 ( 1985. 4 .1 4 ) 。 —:《父母子女之間》,《分享》(台灣), 117 ( 1985. 5 ) 。 —:《馬太福音的數字結搆給華人敎會的一點啟廸》,《華人神學月刊》,創刊號( 1985.6 ) 。 一 • “ A stud y o f th e Sermo n o n th e Mount : Wit h specia l referenc e t o Matthe w 5:21-48. " (Abstract) , East Asia Journal of Theology (Singapore) , 2: 2 (1984 ), pp. 312-314 . K a u n g ,Joseph T. W. 江大惠 - 編:《香港敎會與香港前途》,香基督敎協進會, 1982。 —:《道德敎育》,《女靑訊息》, 1 : 1 ( 198 2 ) , 頁 2 。 -:《從新約聖經去了解香港基督徒對前景的回應》,《一九九七與香港神學》(郭佩蘭編),頁 22 — 31 ,香港:崇基學院神學組, 1983.11 。 -:《人權與基督徒》,《信息》, 1983.12 ,頁 1 — 2 。 一:《民族主義與新約》,《信息》, 1984.1 ,頁 4 一 5 。 一:《循道衞理聯合敎會的改革》,《循道衞理聯合敎會會訊》, 28 ( 1984. 8 ) , 頁 2 。 —:《序》,《香港敎育的神學反省》,頁 2 ,香港基督敎協進會, 1984.10。 —:《倫理學的範圍及基督敎倫理的方法》,《橄欖》, 49 ( 1984.1 1 ) ,頁 3 — 5 。 - 編:《豐盛的福音——從「九七」所引發的反省》,香港:崇基學院神學組, 1984。 —:《踏前一步:基督徒應否參政?》,《信息》, 1985.2 ,頁 1 — 2 。 —:《如何培育信徒作有生命的見証》,《傳遞》, 1985.3 ,頁 8 — 9 - 、 ( 瑪 穎 贀 )等編:《香港敎育的神學反省》,香港基督敎協進會, 1984.10。 Lau, Pui-lan Kwok 劉郭佩蘭 -:《道德的本質與道德敎育》,《文藝》, 6 ( 1983. 6 ) ,頁 4 — 6 。 一:《從香港社會實况看本土神學》,《播種人》, 48 ( 1983. 6 ),頁 24 —25。 - 編:《一九九七與香港神學》,香港:崇基學院神學組, 1983. 11 。 - ."Ecclesiologica l issue s emergin g fro m th e experience s o f parachurc h an d actio n groups. " I n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pp. 60-65 . Singapore : Th e Commissio n o n Theologica l Concerns , Christian Conferenc e o f Asia , 1983 . - • "Imag e o f birth. " East Asia Journal of Theology (Singapore) , 1: 1 (1983.5 ), pp. 128 4 29 . 一 • “Toward s a feminine ecclesiology .” The Asian Church Women (Korea) , 1983.6 , pp. 18-24 . - ‧ “ G o d weep s with ou r pain .” Commission on Theological Concerns Bulletin (Singapore) , 4:3 (1983.12 ), pp. 28-31 . 69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