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etin Special Supplement Jun 1965
(甲)�我們許多學生,雖然在深造和研究方面,都能有� 良好的成績,而當地工商界不大樂於僱用他們來担當一項� 適合於他們訓練的職位。於是,好多人前往中小學校作敎� 員,或就其他職位,而便使他們所受的敎育,成爲浪費而� 小相關連。� (乙)敎師們常有怨言,認爲學生們有兩項短處:其� 一,是過分的被動,他們以靜坐聽講爲滿足,不肯發問,� 只能死記其所讀者和所聽者。另一項,則爲他們的思想不� 能靈活運用,將所得的學識運用在工作上而得到幫助。� C8. 於是,我們對於下列各問題應當自問:� (甲)是否中學敎育偏重死記?是否敎師們希望� 學生們將所有的時間都用於聽講?是否由於投考中學及大� 學之强烈競爭,及其連帶之過多的考試制度,對於學生們� 所要求的太多,因而,他們除了背誦指定的功課外,旣無� 餘時亦無精力再作更多的功課?� (乙)是否大學想繼續維持其傳統辦法,必須要有極多� 的講演和極少的小組討論,堅持極多的考試,偏重於系別� 的區分?� (丙)是否良好英文程度之需要對於學生的學業的進步� 有所影響?國語及粤語問題的影響又如何?� (丁)是否敎師們的負担過於沉重?因而他們旣無餘時� 對於他們的敎學方法加以有系統的思考,對於學生們亦無� 餘時給以個別所需的照顧?� C9 . (甲)及(乙),我們覺得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答� 案只能是「是的」。我們不打算批評中學,因爲� 由於强烈競爭而生的情況是在他們控制之外的。我們所關� 心者,只是大學是否要作些事來糾正這個傳統狀況。我們� 的調查表所得到的答覆明白說明講演是敎學的主要工具。� 我們也深信一向太側重於考試。過量講演和考試的規定勢� 必至於鼓勵學生們採取被動性地聽講,和强記聽講所得的� 習慣,以備在考試時將他們所認爲正確的答案重寫出來。� (丙)我們的許多學生都沒有足夠的英文知識。很明顯� 的,在一所學校內,現時所用的許多的書籍都是英文著� 作,缺乏工作上所需的良好英文知識,勢必減緩學生的進� 展。然而就我們的印象而言,國語粤語的問題在學生入學� 一年以後並不引起困難,因爲入學一年後他們至少能了解� 另一種方言。是否對於英語的要求會不會影響到閱讀本國� 語文的速度,那是我們所否不能答的問題。� (丁)對於第四點,其答覆更見困難。各人的情形不� 同,時間負担亦不同。不過我們對於下列三點,則意見一� 致,(一)每學期敎師所担任課目有三科者,其負担則是太重� 而且有些敎師所担任科日還在三科以上。(二)每位教師的每� 日時間表是分割的如此細碎,假期又如此之短,並且尙有� 許多職務(例如評定學位考試及入學考試之試卷),因而� 很難有長時問不受阻擾,集中精力於其學術工作。(三)在今� 後幾年中,大學在建立其整個之物質、行政及學術方面的� 結構組織時,全體敎職員之負担,將會更形加重。所以我� 們的結論是,對於以上所提的問題,雖然在一般情形之下� 是有例外的,其答案仍然是「是的」。在下列諸節內我們� 建議幾項經過討論的補救方法。� C10. 講演︰� (甲)講演的次數應當減少。作講演的敎師們應� 隨時自問其講演是否適合實際需要。特別是,應當竭力注� 息圖書館內是備必需之書籍與刊物。並且,學生們是� 否已有所指定之敎科書(參閱節十五)。這様,至少可以� 免得敎師要藉講演爲學生們說明那一冊他們所不能得到的� 書之內容。� (乙)敎師應當爲學生指定課外閱讀及擬定問題使學生� 在事先思考;在講演時發問,並在講演後作筆寫工作及� 參加小組討論以鼓勵學生們在教師講演時更積極地參加討� 論。凡學生筆記明白清楚者,通常是聽講積極注意的象� 徵,不過如何作筆記,很難制訂定則。對於一年級的學生� 應當給以指導,若能時時校閱其筆記,或令其寫一個講演� 的提要。作爲一種練習,那都是有幫助的。助敎們可以幫� 助敎師作言些事,一如他們幫助敎師作其他的事。在聘任� 助教時,卽應作意他們此種工作。� (丙)敎師們不止要自問其所講授的敎材是否眞正地是� 必需的,並且是否有起「刺激和振奮」學生們的作用(參� 閱附錄甲節一乙),他們的講授敎材應當能配合他們的全� 盤課程計劃,包括閲讀、寫作和導師小組教學。� (丁)現時某些課目隔年輪流開設以便兩個不同年級� 的學生可一同參加聽講。這種辦法應當儘量鼓勵,以減輕� 敎師們的講演担負。等到三院都遷到馬料水後,那時所製� 訂的一項有協調性院際敎學詳細計劃當更可以減輕敎學負� 担。� C11. 導師小組敎學� (甲)小組敎學或個別敎學通常認爲最有效的敎� 學方法。學習自行思考是一個心理的及道德的問題,也就� 是一個智力的問題。勸導學生自己思考,消除其不敢自行� 冒險之恐怖,使其脫離依賴「權威」之心理,——這項職� 務,不只是需要蘇格拉底式的衝擊,以推動其在智力方� 面之惰性,在敎師們方面亦需要持着一項牧人式的關心愛� 護,以獲得其信任。我們同意校長所言,這些事項,特別� 是在一年級時,必須辦到;小組人數愈少愈好,然後敎師� 及學生才能彼此相知,從開始時,卽建立了那相互合作及� 信任之基礎。學生整個事業之大部分的成功都有賴於那基� 礎的建立。� ( 乙 )�然而,最大困難在於缺乏時間。依照敎師學生一� 與十的比例,則導師敎學或是因班太大或次數過少而無大� 用處。這項問題,不獨是本大學如此,世界各大學因其領� 域之急遽擴展,需要教師日多,這問題也日見嚴重。我們� 只能建議下列各辦法:� (一)�減少講演次數(參閱節10甲及丁)。� (二)�利用聽視儀器及其他輔助工具。� 19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