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etin Special Supplement Jun 1965
學生灌輸某些知識時,講演是有很大的效用。除上述功能 外,講演還能在初期激發學生硏讀一項目的興趣。這項 激發 ,如 無講演, 就只能由廣博閱讀中求得之。如果要學 生能參加學習併能充分地從小組教學得益,這些初期激發 力是必須的。 (乙)遇有太複雜或太散漫的材料,爲學生所不易搜集 者(尤其是自然科學,但並不限於自然科學而已),代爲 講述並檢討各頃批判或贊同的意見。 (丙)缺乏滿意的刊物時爲作補救,或者爲祛除學生們 因有關書刊龐雜而引起思想上之混亂。 (丁)爲解說或評論上之最高技巧小範,該項解説評論 不當受干擾中斷者。 L4.3 正式講演的長處 (甲)一位良師能用他的熱情或其學者風度以及 「研究方法」來感染他的學生。 ( 乙 )節省時間和人力,聽衆愈多則愈合算。 (丙 )講演 ,在適常情形下,能包羅最新學説或材料, 尤其是高級程度者。 (丁) 講演課目較其它任何系統性之對衆傳導方式易於 隨時修 改。其 修改可以關顧到周圍情況(實驗室工 作, 圖書 館或展覽會的材料,其他講演,近日出版品或其他事), 也常常可以將講辭重新組織以適應宣講時的特別情況,有 時能產生可驚可念的效果。講演可以常常修訂,而且也應 當如此。 (戊)學生可以練習用自己的辭句記錄講演的內容。 L4.4 短處 (甲)講演最大的缺點就是如果用爲惟一的敎學 方式,很難想出一個有效的方法來審査學生(就一班而 言,或個別而言)對於所灌輸的論點,項目,技術,或事 實到底能掌握了多少。因爲這項知識的傳授是單方面的, 卽是——由敎師到學生,在這種方法中未能預見的失敗, 要到學生表現出他的困難時才能發覺。在講演時間內也有 一種輕微補助方法可以採用。在講演一小時中留出最後五 分鐘作爲學生提出問題之用,但是班愈大則學生愈不願揭 露其困難,并且一個學生的困難不會和其他學生所感覺到 者一樣。另一方法,爲敎師於講演終了後,在室內停留五 分鐘(縱然僅是擦淨黑板),學生可能受鼓勵而前來談訴其 困 雖 。再一方法,敎師也可以 中 斷他的講述而用發問方式 來 測驗聽衆中若干人的了解程度,但是這辦法對於學生無 甚裨益,且在一貫的講述中有擾亂思考集中之弊。在某些 國家(例如美國)學生是隨時可以打斷講演而提出問題, 但那些問題可能是瑣碎的,如果提出問題衆多,將會阻碍 敎師使之不能講完其課目中之若干主要部份。再一方法, 也可用 考試或其他測驗以査探學生是否掌握了課目 的 內 容,但是這種方法通常是已經太遲,不能使補救的方法完 全生效。最後,有些敎師可能感覺到其聽衆尙未能領畧其 論議,使從頭闡述。但這不止毁了解說的連貫性,有時也 并不成功,而且并非所有的敎師都有這種直覺性的感覺。 其全盤問題是在如何求得一種兩面交流的方法來處理在那 灌輸中所不易得到的「反應」。事實上這個問題不可能得 到完全圓滿的解決,除非在實驗宝、硏究班、示範班、其 他討論時間或導師敎學,採取另一種較爲親切的教授法, 雖然其進展可能是較緩的。 (乙)以講演為惟一敎學方式之另一嚴重缺點是學生除 了用心聽敎師的論議及筆記外,不能有其他參加工作的餘 地。如果只要學生用心聽講之外別無他求,那也就無所 謂;不過,不幸的是,要想知道學生了解的程度爲如何, 這種方法本身是不滿意的,并且對於教師也是異常艱難。 因爲敎師除了出題考試,或審査筆記外,別無他途,雖然 在敎師方面已盡了艱苦職責,對於學生却無多大裨益。倘 若敎學着重學生積極參加,那麼講演本身對於這項發展工 作便不能有所幫助。我們在第一章中曾經說過,關於這問 題大體上我們採取與敎學委員會報告書內附錄乙項相同的 態度。這一點對於講演在大學本科教學中究應佔怎様地位 的問題,有很大關係。 (丙 )在課程中,以講演爲主要敎學方法還有一種心理 上的不良效果。學生在整天繁重的講演程序下,必然弄到 身心交疲不能萃精合神,專心工作。 (丁�) 在繁重的講演 程序下,尙有一項 問題 : 那就是, 需要敎師所作講演的次數往往要比他通常所能擬作有效之 講演爲多。一個草率預備的講演(由於過份繁重課程表的 結果 )不止 是使學生失望,亦使敎師本人隳志喪氣,其結 果使他漸趨散漫無章 (縱然初時他曾懸有良好的標準), 看教學味同嚼臘 ; 而 在正常情 形之下,此項工 作本 應是一 個有興趣的 而富有刺 激性的經驗。 L4.5 在討論了講演教學方 式之 缺點後,人們或者以爲 我們認講演是一種過時的敎學方法,充其量,亦 只爲權宜之計,而爲現時所尙不能廢棄者。事實上,這 幷� 不 是我們的看法。相反地,我們認爲講演在某些意義上却 是敎師武庫中最有力量的工具 。在上 文我們對於不間斷解 說之特長及優點,曾經提到是很重要的,但是講演一如其 他强 有力的工具 ,要巧妙地來運用,不可誤用 ,也不可濫� 用。� L4.6 任何一個講演的課程,其成功爲如何,不容易用 客觀的方法來衡量。講演課程之程度愈高則愈難 衡定。特別是,如來某一講演,他的一個生要長處不止是 能使聽衆了解,并且激發學生們對於那科目的興趣。誘令 他們加緊閱讀和硏求,則顯然的這種熱烈情緒便是這好講 演的一項重要產品。然而這是無從用任何可靠的度量來衡 定的。如果敎師本人對於該科目確懷有愛好之情,并對講 解能勝任愉快,則學生之熱烈情緒較爲容易激引起來。但 欲求達到這個情況純靠着幸運,人格,風度,或科目本 身,經常是不夠的。講演 作爲一種敎學的方式, 除非注意 到下列事項,不能完全成功(雖然在他方面也許有其價 48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