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etin Special Supplement Jun 1965
他的,亦爲他在大學硏究院工作時所需要的能力。而且, 這個問題和通才敎育的全面問題也有明顯關係。我們曾經 指出,中文大學所面對的若干問題與其他許多國家各大學 相類似。本問題同樣地發生於許多高等敎育制度之中。問 題本身根源於社會和敎育的背景,而這些背景在許多國家 都有相似之處。簡單說來,一般的意見認爲各式的小組敎 學實爲最有效的補救辦法。爲什麼呢?因爲在一個講演 內,無論是多麽好,學生仍是一倘被動的旁觀者或筆記 者。可是在討論班,或研究班或導師敎學時間,如果指導 得宜,學生便不能不積極參加。他的敎師審愼選擇材料之 後,一面可以使學生掌握題目之事實和槪念的要點,一面 可以幫助學生養成批判性及建設性的態度,用來應付新問 題或新的學科。這兩項成就都是必要的,知識領域,逐日 擴大,沒有第二項,則第一項只是消耗資產;沒有第一 項,則第二項使空虛而不實在。 L5.3 在我們原則上假定各項問題由小組敎學解决而沒 有繼續硏究細則之先,我們要進而考慮到剛才所 説的兩項成就。我們可以利用—小時的時間來和小組學生 相處,硏究每一學生對於講演或指定讀物是否眞能了解, 幫助他們解决困難,敎他們使用更有效的方法來進行學 習。這種工作我們名之曰「敎練」,這個名辭并不含有菲 薄之意。同樣地也可以利用這個時間,使學生們自己對於 講演或讀物深思熟考。這項方法,可以叫做「誘導」。在 這兩種情形下,其敎學方法是以學生爲中心,因而,其目 的是針對學生的程度而工作,不超過他們的智力所及之範 圍,利用他們的觀念及知識,在可能時予以擴展,但不要 跑在前頭太遠,而使他們迷惑。如此,才能夠建立鞏固基 礎,按照最合學生程度依次遞進,不可過速。 L5.4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項。小組敎學辦理得宜,大 體上的確可以克服被動性的態度。與克服被動性 同等重要或更爲重要者,就是學生爲了準備討論所應作的 工作問題。就敎學方法委員會所提供的材料,以及該報告 中(頁5節11.6 )所提者,敎師與學生人數之比率,爲一 與十,很難有時間來從事小組敎學,我們承認這個問題的 嚴重性。在本章中,我們是要致力於硏究如何善用這些稀 少而珍貴之人力。但在我們開始討論之先,必須認定一項 無待說明的原則,那就是,學生應當盡量利用其時間來準 備其課程,使敎師之努力達到最大效果,學生自己也得到 充份的益處。 L5.5 爲說明我們對本問題的處理方法,和我們所假定 者之重要。我們要舉一個簡單而抽象的例子:十 個學生只聽一項每週三小時的講演;又爲了每小時講航, 尚須自行硏讀兩小時。倘若這三小時的講演中、一小時 改爲雙週一次之五人小組教學(每星期聚會一次,該十人 分成兩組,輪流參加),如此,則教師用以與學生接觸的 時間仍舊。不過。他必須修改課程綱要,刪去某些項目, 保留其主要者。我們假定在學期中他對於其講演,縱屬熟 諳的題目,也要作一番預備。如此,他使可以省出一些 預備講演的時間(至少每星期一小時),因爲講演的次數 少了。但是在另一方面,倘若他每星期指定五個學生做筆 寫工作,又要仔細地爲他們改正,則每星期使須費多些 時間(假定爲兩小時)。現在假設學生對於每一講演,其 指定自修爲兩小時,那麼對於每雙週小組教學每一學生在 兩週中便約須費十二小時工作時間,下表可以備作比較之 用 :� 舊制 新制 敎師與學生比率 一比十 一比十 敎師與學生接觸時間 每週 三小時 三小時 學生與敎師接觸時間 每週 三小時 兩個半小時(平均數) 關於該課程敎師全部工作 每週 六小時 七小時 關於該課程學生全部工作 每週九十小時 一百廿五小時(平均數) 敎師學生工作比率 一比十五 一比十七•八(平均數) 這項改變的特點在最後三行,尤其是末行中所表示 的。在這表上,敎師的每星期鐘點之全部負担只是增加了 一小時,但在該課目中,學生的指定工作則大爲增加。教 師與學生的比率仍舊,敎師工作與學生工作比率實際上是 改進了。換言之,對於稀少而珍貴的人力之運用,是改善 了。而且,在新制下的工作可以說有助於解决學生被動性 的問題。 L5.6 我們用了不少篇幅來解釋這個太於簡單的表格, 其目的乃在說明我們對於小組敎學意見中所持的 一個主要原則,那就是,凡是未曾採用這項制度的地方, 只要是合理的小組,不要因爲敎師學生的比率關係,認爲 教師數目不夠應付需要,而不採用。要緊的是敎師工作和 學生工作比率,推行這項制度是要實事求是地根據雙方工 作的比率而非那十分抽象的(在某些情形下引起誤解的) 敎師學生人數比率,無論就一課目而言或就全校而言都是 如此。 L5.7 我們現在來考慮小組敎學之需要,和他與現行或 在計劃中之課程課目間一些問題。我們曾經說 過,前一節所列的表,僅是圖解式與抽象的。我們從而假 定所有的講演,在學年中,都需要同量的時間準備,實則 有些早已充分預備好了。又,所假定的一些小組,只是想 像中的一種小組敎學,並且假定小組敎學採用學生五人一 組的導師教練班。再假定此時學生所修課程,只聽講一課 目而已。其最後的假定顯然與事實不符,其他各項也不一 定盡合實際。 50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