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etin Vol. 3 No. 6 Jan 1967
敎學,乃師生共同工作以尋 者,應以硏究心得及其著述,取得 非可以强求。 關於樂品淳敎授所云,導師敎學之題材。務求可資 發揮議論者爲適合,李校長亦深韙其說。並云對於學 生應鼓勵其發表自己之意見,不純以敎師之意見爲從 違;對於學生所需之資料,應由學生自行搜集,並應 鼓勵其多事寫作及參加討論。至如何鼓勵學生多多發 問,則屬各科個別問題。採用小組敎學方法後 學生 當漸能習於討論。 李校長力言,導師敎學之用意,旣非爲班上講授之 補充,亦非在增加講授之次數,更非藉以解决日常習 作中所發生之問題,其目的乃在硏究當面對問題時如 何發展其思考之程序。 各學科主任之報告書中對學院交換敎學法,均表熱 忱支持,李校長深感欣慰。並謂學院交換教學法,非 爲大學一二年級生而設,實爲大學三四年級生而設 者。學院交換敎學課程,由各學院講師協力促成 。 是項協力講學之舉亦有助於小組敎學。必經學院交換 敎學之方法然後乃可萃集各學院之人才,裨益各學 生。且學院交換敎學,可使每一敎師 授課時數 因 而減少,於是若干講師可有餘暇,從事硏究及導師敎 學之工作。 李校長指出謂,由於各學院校曆之參差不一,課程 處理方面曾有若干困難,故應劃一其編制,并盼各學 院設法硏究,是否行修正現時之時間表,將大部份 之授課時間或改爲每週三日,例如:星期一,星期三 及星期五等是,以便其他各日 可作爲師生硏究工作 及導師敎學之用。 李校長最後聲稱,本校第一次中期考試將於本年舉 行,事屬初創,以後有關 密切硏究,俾得妥善處理。 李校長對崇基學院爲本會所作之佈置及各敎 踴躍出席,均深表謝意。經其邀請與會同人參觀博 苑大樓後,始告散會。 東南亞高等學術機構 聯合會第六次大會 李校長卓敏博士,於去年十二月十一日飛往曼谷, 出席東南亞高等學術機構聯合會第六次大會,而校務 主任胡熙德先生,亦於同日乘搭後一班機飛赴曼谷, 參加同一會議。 李校長此行係以雙重身份出席該大會,蓋其本人爲 該聯合會之理事,又爲英聯邦大學協會之新任理事會 執行委員。 該大會於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假曼 谷潭麥色大學 (Thammasa t University) 舉行,出席 會 議者爲二十二所成員學術機構之代表凡八十七人,另 有九機構派有觀察員多人列席。會中曾就東南亞各高 等學術機構之當前計劃,進展情形,以及將來應如何 發展之問題予以檢討,大會並商討及各大學對於各國 與各地區發 所承担之任務。 大會於討論各項議案之中,經决定一九六七年十一 月間,將在本港舉行藝術硏討會,並擬同時舉辦民間 風物及藝術品展覽會。 李校長經被公舉爲一九六七至六八年度東南亞高等 學術機構聯合會副主席。 大會結束後,卽舉行硏討會,討論東南亞各大學應 有之目標,會期自十二月十 學生之活動,敎學法,硏究工作, 之發展,徵聘人才,大學校外課程與大學在 位等問題,均曾涉及。胡校務主任熙德於會中,曾提 出其討論大學入學資格問題之論文。 李校長與胡主任先後於十二月十六日及十九日返 港。 大學各項公開學術講座 中國留美學人芝加哥大學歷史講座敎授何炳棣博 士,應本大學李卓敏校長之聘,於去年十二月二十八 日飛抵本港 對 校硏究院歷史學部之硏究與敎學, 有所建議。何敎授歷在美國各大學任敎,係西洋史專 家,近年專治中國歷史,尤以用社會學之方法硏究中國 歷史,爲硏究史學開創嶄新途徑,甚爲學術界所推重。 何氏此來,除在本校硏究院先後作數次演講外,復 於一月九日作公開學術演講。此次演講由大學主持, 講題爲「傳統中國社會之特徵」。 何敎授在其演講時指出,傳統中國社會之顯著特 徵,乃在其社會階級流動性之特大。决定個人之社會 地位者,非其家庭背景,而爲個人之才智和道德之成 就。 中國在唐代時,已採考試制度,作爲鑒別才智之 用,凡名列榜首者,卽膺重寄。但何博士亦承認,金 錢有時亦爲决定社會階級之因素,蓋貧窮人家不能如 富裕者可以從容攻讀之故。 最後,何氏稱明季考試制度,對於博學之士取舍 綦嚴,於是貧富之區分漸泥,寒士登入仕途之機會亦 遂較易。 5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