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etin Supplement Aug 1969

在騷動期間,日本大學生提 中一項與大學决策程序有關。一橋大 及敎務會是否爲最高之决策機構,因通常除財 預算外,該校所有重要政策,均由大學敎職員决 定。在學潮中,該校學生要求大學當局以每一項 决議通知學生,而大學當局則表示僅可公開有關 學生本身之决策。 一橋大學學生要求學校當局公開决策程序, 俾知某一項之决議,是否由全體一致通過或獲得 大多數贊同而通過?反對方面之意見又如何?該 校學生並要求參與有關大學 策。以上爲一橋 大學之具體情况,相信其他日本大學情形亦相類 似。 决策之制度可分爲雨類:『單位否决權制 度』及『高階層决斷制度』。此兩種制度代表兩 種極端,難以付諸實現。大學敎職員因各持己 見,故常需較長之時間,以達成重要之决策。 日本之大學現正面臨兩股壓力:來自政府及 來自學生。鑒於最近學潮之難以控制,日本政 府已將大學之制度予以變更,使决策權力歸於校 長,因此大學之制度趨向『高階層决斷制度』。 惟一部份日本學生,則欲使大學轉向『單位否决 權制度』。 决策程序似趨向公開,惟採取此項措施之 前,須注意其利弊:一方面,學生因决策程序 公開而消除對學校當局之懷疑,求『知』之欲望 遂得滿足。惟在另一方面,敎職員在會議中難以 容納相反之意見,更難達成協議。在此種情形 下,决策制度之本身將失去其意義,因如各人堅 持己見,會議將成爲討論之塲所,而結果無法達 到任何定論。二者之間得失甚費斟酌。 會外活動 各代表除參加小組硏討會及學術演講會外, 尙利用下午及黃昏時間,在范克廉樓特別設備之 圖書室及休息室,硏究各大學提交該專題會議之 背景資料,及其他有關敎育新發展之參攷書籍及 論文。 每一單位學校之成員及小組硏討會之個別成 員均紛紛自成小組,就專題會議提出之問題,交 換意見。各代表並利用餘暇 在晚間從事個案硏 究,由有關機構之 主持討論下列事項: 一、香港中文大學與東南亞高等敎育機構協 會 二、日本之學潮 三、邦加羅爾大學、延世大學、斯理文大 學 各代表曾參觀崇基、新亞 聯合三學院, 由各學院學生分別表演節目以娛嘉賓。各代表亦 曾分別前往香港大 及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參 觀。 其他會外活動尙有環遊新界、乘遊艇環繞港 島以欣賞著名之「東方之珠」,及在香港仔進晚 餐。 閉幕禮 爲期兩週之小組硏討會、學術演講會、及討 論會過後,六位小組硏討會之負責人,於會期之 最後一天,八月三十日,在薛壽生敎授主持之 下,分別作總結報告。各小 結論,然對解决目前大學各問題之 及革新之方案,頗多建議。 專題會議閉幕時,主題演講人辛泰洛先生請 各學者注意六小組硏討會之報告,並作如下之總 結報告: 一、不同之情况及相同之問題 二、現代化及大學之敎育 三、社會及政治之背景:發展之機會及限制 四、大學本科敎育之內容及重點 五、大學敎師之任務及進修 六、敎育制度與學生之關係 七、改良與革新 八、合作與交流 辛泰洛先生演講完畢後,該專題會議之主席 李卓敏校長隨卽致閉幕詞。 李卓敏校長演說詞 以專題會議方式討論問題,已經在別處嘗試 過了,但在亞洲地區,這樣大規模的專題會議, 却是首次舉行。因此,這次專題會議可以說是一 項「革新和試驗」。我們都知道專題會議的主旨 是「新社會新人物」,實際上,也可以稱爲「新 會議新人物」。 總結來說,這次的專題會議採用下列各種方 式:首先,由主題演講人闡明專題會議的主旨, 再由六個小組硏討會分別討論各項有關的課題。 小組硏討會的負責人先引導組員提出 問題, — 8 —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