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etin Vol. 6 No. 6 May–Jun 1970

存在着同樣的問題:要怎 與技術人才的迫切需求?訓練能 學生好呢,還是訓練專門人才好?應該着 才能的訓練還是着重專業技術的訓練?怎樣才 満足我們情感、美感及道德上的要求?會議雖 然不能尋得具體的解決辦法,却使與會者獲益不 淺,因爲大家可以藉着這個機會找出了個別的難 題,並討論與亞洲有關的問題及尋找亞洲方式的 解決辦法。我們希望能因此找到一個新的「綜合 經驗」,汲取各方面的優點,毋須全部模仿任何 制度。 爲了要說明上面的論點,我想在這裏舉一個 例子。我上面說過,早期的亞洲大學以西方的大 學爲藍本——並沒有努力去創立新的典型以配合 社會及國家的需要。印度、巴基斯坦、錫蘭、馬 來西亞、星加坡一向都模仿英國的大學,菲律賓 及一九四九年前的中國却模仿美國的大學。英國 的大學與美國的學制不同,並無 分制度,沒有 主科與選修科,上課時間不多,學生在進大學時 必須選擇專修科,在大學第三或第四年時才有考 試,考試詳盡而深入,由大學敎師及校外考試委 員審閱考試成績。美國的學制與英國的制度大相 逕庭,其目的則在給予學生以更廣汎的敎育。 中文大學三成員學院成立於先,大致依據美 國的學制。中文大學則於一九六三年成立,希望 將英美大學制度的優點兼收並蓄,以配合香港社 會的需求。同時我們深深體會到英美大學制度, 現在正在受西方學術界優秀人士 批評和檢討。 假如我們採納了明天便會受人揚棄 制度,實在 是愚不可及的事。舉例來說,大 的敎學法應該 如何?西方的敎育家也難找出答案。爲了要尋求 一個現代的、綜合性的答案,我們要一方面追上 西方思想的潮流,一方面也要自己思索出一套合 理的方案來。我們不會寄希望於立刻產生一種特 效藥或者能醫百病的良方 的方向,以達到培養「新社會新 目前我們最關心的是世界各地大學與學生的 關係。在這個時代,我們所需要的是︰大家的 目標一致、行動一致去迎接卽將來臨 重大的危 機,否則大學的學生、敎師及大學行政人員彼 此 之間有脫節的危險。 北美洲、歐洲、甚至少數亞洲大學一連串爆 發性的動亂發人深省。問題還是老問題,可是 內容及所牽渉到的關係都是新的,要解決這些問 題,必須要從各地區的客觀環境入手。 我們發覺大學的行政人員工作負荷過重,只 能顧及當前的問題,以致缺乏時間去考慮長遠的 計劃。另一方面,在世界的知識爆炸性激增中, 大學的敎師除了鑽硏自己專長的學問之外,再沒 有時間與力量去注意別的事。在這種此輕彼重情 形之下,重要的問題如道德標準及社會正義好像 只好由學生去思索。我們以爲這是錯的,但很多 人以爲這是對的,並且故意向這個方向走。做得 到與否是一個問題,可是我們想避免西方大學所 產生的分裂現象,並且想建立一個眞正的讀書人 的團體,在這個團體中,有些是學生 有些是 敎師,但他們都是虛心、好學不倦、追求眞理 人。 我們時時提醒自己︰重蹈覆轍的不是歷史, 而是歷史學家。假如歷史在亞洲重演,希望我們 不會重蹈覆轍。 我已說過你們是社會未來的領袖,你們要負 起責任與世界各地建立有意義、與大家有利、 令 人耳目一新的關係。你們有這樣一所優良的大 學,給了你們良好的敎育,已經爲你們打好了基 礎。希望你們爲母校、國家及全人類而努力。 本年度校外考試 本校聘任一九七年學位考試校外考試委員 如下: 大學本部考試: 文科 中國語文 學 陳世驤敎授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 日文 渡邊昭夫先生 香港大學 法 文 戴勒福先生 香港法國文化協會 ( M r . G. D e l a f o r g e ) 宗敎知識學 宋泉盛博士 台灣合南神學院 英國語文學 夏志清敎授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音樂郝卿敎授英國伊思德大學 ( P r o f . A . J . B. H u t c h i n g s ) 哲學陳榮捷敎授美國戚咸大學 德文薛麟夫敎授德國保孔萊茵大學 (Prof. D r . H a n s - J o a c h i m S c h r i m p f ) 歷史李田意敎授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藝術方聞敎授美國普林斯頓大 學 理科 化學王瑞駪敎授美國耶魯大學 物理學 吳健雄敎授 美國哥倫比亞 動物學王熙敎授美國羅約拿大學 植物學 丁石谷敎授 美國波士頓大學 電子學顧蘭敎授英國倫敦大學 ( P r o f . A . L . C u l l e n ) 數學樊畿教授美國聖巴拉加州大學 — 4 —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