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etin Special Supplement Nov 1972
利 國 偉 議 員 講 詞 我很感謝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本人 句話, 兩者對本人都是非常榮幸之 在今日隆重典禮中, 以一個領受學位身份 數百位畢業生 而其中大部份都會開始爲社 「 香港的繁榮和大學畢業生的責任 」 作爲今天的講題, 相信 各位同學和社會人士都會感興趣。 香港戰後由一個轉口商埠 , 蛻變爲一個工業城市, 經 個主要出口之貿易地區。 按人口比例計算, 本港出口貨 百二十至九百美元之間, 在亞洲僅次於日本和星加坡。 香港經濟此種近乎奇蹟的進展,一方面固然係由於國際政治經濟 港政府一貫推行自由經濟政策, 加上全港市民之辛勤努力, 這都是促 香港推行自由經濟政策, 有很多項具體的表現, 以進出口貨物免課關税爲 居民的生活費用, 而且減輕工業産品的成本。 其次, 地方税率甚低 使到工商 如外滙進出全無管制, 使資金自由流通與加速對外貿易的發展。 更有法例上對於 預與限制, 使本港及海外人士樂意在本港投資。 至於人爲因素, 過去廿多年來人口有迅速的增加, 勤勞儉樸 , 頭腦靈活, 善於適應環境, 不特能夠安然渡過 反而各種工業繼續增長, 顯示香港人民所具備之優良特性 , 對整個經濟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香港政府除工商業極力推行自由經濟政策外, 其他一切施政方針, 無論經濟、 貿易、 敎育、 文化、 — 7—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