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七五年春

琴 風 管 的 院 管風琴委員會經過一番辛苦,終於 學院內裝置了�一座管風琴。管風琴在我們的心� 目中是一位「窈窕淑女」,而我們的成功是經� 過三個階段才達致的,這就有如「詩經」中所� 說的「君子好逑」、「寤寐求之」和 鍾鼓樂� 之」。� 「君子好逑」� 一九六九年秋,崇基學院音樂系的風琴學� 生需要一位導師,於是當時的系主任何司能先� 生便邀請我加入音樂系。當時在崇基敎堂內只� 有一座電子風琴,利用擴音系統模仿管風琴的� 音響,可是效果實在不夠理想。因此我們決定� 了讓學生每月到九龍聖德肋撒敎堂上課兩次,� 但其餘兩課則只能仍用電子風琴。雖然上課條� 件這樣差,來回奔波又是這樣費時失事’但出� 乎意料之外學習管風琴的學生卻反而增多了。� 在這段時期,我詳細的察看過香港所有的� 六座管風琴,甚至檢查每座琴的音栓,最後發� 覺竟沒有一座可以供人作正式的練習和演奏之� 用。雖然有幾位訪港的風琴家曾經試用這些風� 琴演奏,其結果令人大失所望,早在意料之中。� 他們其中有些根本絕望地加以放棄, 些則因� 爲樂器影響了演奏水平而大爲懊喪。那怎麼辦� 呢?� 崇基音樂系迅速擴展,對於樂器的需求亦� 隨之而增。這時剛好是香港經濟突飛 勃時期,工商業的發展迅速固然不在話下,而� 本港人士在藝術方面的修養亦逐漸提高。� 對於愛好管風琴音樂的人士來說,聚在一� 起商討購置大計的時刻終於到來了。據我所知,� 首先提議成立管風琴委員會的是羅賓保爾合唱� 團的指揮魏士覺先生 (MR. R O B E R T ASCOTT) ,可是� 魏士覺先生不久便離開香港,結果由我代替他� 繼續進行這件有意義的工作。一九七二年四月� 十四日我邀請了「所有對管風琴及風琴音樂有� 興趣的人士」到我家聚會。我們的目標是鼓勵� 崇基學院、各大敎堂及與大會堂性質相類似的� 機構考慮購置一座管風琴,因爲與購置電子樂� 器比較,這無疑是更佳和更經濟的長期投資,� 而學生、專業音樂家和聽衆都會因正式管風琴� 的裝置而獲益匪淺。� 崇基學院管風琴委員會就在這次聚會中成� 立了,並且決定着手進行三件事•• ︵一︶ 儘量向世� 界各有名管風琴公司搜集資料:︵二︶儘量鼓勵較� 多的團體、社團和宗敎組織購置管風琴; 三︶調� 查籌募款項是否可行。經過愼密的討論之後,� 我們對這項計劃抱着很大的希望。� 管風琴委員會成立時的委員除我之外尙有� 穆爾 {JAMES MUIR) 、紉世祺 (TOM PNIEWSKI) 及史� 密斯 (MICHAEL �。我們認爲崇基學院的敎� 堂是裝置一座新管風琴的最理想地點,不過當� 6�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