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七五年夏

誠合作,才能開啟這座知 的第一步是從醫典入手,配合植物學 校勘,務求葯符其名,名符其實。至於草葯� 的醫療作用,除了廣泛參攷古籍外,更須用� 動物作實騐,特别着重葯物對不同器官的影� 響、葯物的毒性、及服用後對本身和後代是� 否有影響。然後又要分析葯用植物的化學成� 份,及化學合成有效的成份。由此可見,在� 中葯的硏究上,植物學家、生理學家、葯理� 學家、化學家必須携手合作。因此中葯硏究� 組這個學術組織的成員包括化學系的馬健南� 博士、雷和博博士及張雄謀博士、生物系的� 胡秀英博士、生物化學系的江潤祥博士及楊� 顯榮博士;此外又與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理系� 的敎師及一些本港醫生密 海外多位科學家任顧問。� 中國人在中文大學研究中葯是順理成章� 的事,但不論成績如何都會有擧足輕重的影� 響,所以參與者不得不審愼從事。中國人硏� 究中葯有一點較外國人有利,就是他們了解� 及運用中文的能力,在參攷古籍和一手資料� 時不致有很大的困難;可是由於中大的研究� 經費有限,所以硏究計劃的進展未 盡如理� 想。目前獲得外間資助的只 益母草硏究一� 項,其他在進行的研究却還有降血壓葯、黃� 蓮、外傷葯及雞骨草等。此外,研究組亦已開� 始整理中葯的資料和進行植物標本搜集和分� 角一圃葯内園校 、菜針金、鈴地倒、草珠珍、青大 葯草之見常港本種幾等草白三 5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