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七六年夏

講演所究硏化文國中在授敎清正費 硏究的人士參加,演講後就是討論,通過切 磋琢磨,冀能對中國文化種種問題有進一步 的了解。又由於硏討會是定期舉行的,當然 有利於增加大學的學術氣氛,引起關心中國 文化的人士的興趣,促進經驗和硏究心得的 交流。 問:本校硏究中國文化的最大目的之一是在中 西文化交流,假如有些學者,他們旣用傳統 方法來硏究,又用中文發表硏究成果,那是 否也可以收到文化交流之效? 答:做硏究不能閉關自守,硏究中國文化的最 大目的之一是要達到文化交流。我們都知道 中西文化各有長短優劣,所謂交流就是要增 加互相了解,捨短取 ,成立新結晶,這才 是進步。 現代人硏究中國文化,最理想的當然是: �在語言方面,旣懂中文」又懂世界上各種 重要的文字如 那樣旣可以運用中文材 料; �在硏究方法方面, 用傳統的方法 西方人文及社會科學的方法。然而我們絕不 能因硏究的人不諳外文或外文程度不足、或 沿用傳統硏究方法而完全否定他們 硏究成 果,只要他們眞正學識淵博、而硏究是科學 的,他們的成果必定會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有 所增益,對文化交流有所貢獻。我們必須知 道,我們的傳統治學方法,也有很科學的, 斷不應妄自菲薄。 進行硏究時懂得外文當然是有利的,但是 對於發表時所用的文字就不能看得那麼偏 窄,我們更不能說 外文發表的文章就必定 好。論文應該用什麼文字發表,應視乎環境 和讀者對象而定。如果在外國的外文刊物發 表,當然要用外文,如果是給外國人看的, 也可以用外文,但是如果能夠用中文發表, 則可能意義更大 因爲世界上有四分之一人 是用中文的,其中必定有這類論文的讀者, 至於夠得上作爲這類高深和專門硏究中國文 化論文的外國讀者,必定也懂得中文。 我們對於中英文完全沒有成見,在硏究所 學報裡面,中英文論文都有,作者 以用對 他最方便的文字來發表,同時用中文發表的 論文必有英文摘要,用英文的必有中 摘 要。 問:李敎授,您曾在美國大學任敎和從事硏究 多年,覺得在 大學有什麼差別? 答:在中國文化硏究方面, 別的,槪言之: �由於香港鄰近中國大陸,所以研究的書刊 和材料較多; �由於我們是中國人,在文學上當然得天獨 厚,比半途出家的外國人對中文的了解較深, 使用起來較爲方便; �但是外國人,對於中國的外交史、文化交 流史等方面的硏究 往往 中國人方便,因 爲這類硏究除了中國材料 還需用大量 國 材料的; �好的學者都是採用科學和客觀的方法去硏 究的,中國學者用中國傳統方法較多,西方 較注重新科學方法,不過這也只是程度上的 差 別 ; �過去西方硏究中國文化,是基於切身需要, 所以硏究近代現代的較多,特別是鴉片戰爭 以後的一段,不過近年來有了轉變,他們逐 漸發覺必須同時兼顧以前的歷史,所以硏究 範圍也擴大了; 此外,在硏究中國與西方的關係時,西方 學者運用外國材料較多,中國學者則用中國 材料較多。 問:請問您覺得中國文化硏究所學報的水準如 何 ? 答:我們的刊物當然是在求進步,不以目前爲 滿足,要繼續改進。若拿我們的學報與外國 9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