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附刊 一九七六年三月
98 �我們認爲,各 責學科的敎授),由於其 甚至相反的思想派別中所起的均 9 9 �「學生爲本」敎學的責任,便自然落在書院方面 求學術趣和目標。書院的另一個目標,是設法令每一成員,不 內有其重要性和應盡的義務,從而使書院內的共同生活多姿多采。 院務須採用我們在上文各處所述的「小規模」和「學生爲本」的敎學法,並 因爲如果超越這些限制,個別成員使會對其在學務和人事中應有的地位失去信心。最 讓個別成員失去歸屬感—這或許無可避免,因爲它們 規模經已大爲擴展。但隨着這種 種程度的覺醒。� 100 �我們所提出的建議,對中文大學可說是個鉅大挑戰。中大决定如何應付,對其未來的特色有深遠的影響。事實� 上我們祗不過將中大自專上學院轉爲大學後所面臨的挑戰,淸楚說明吧了。� 101 �有人或許要問,如果香港中文大學並無書院,我們是否仍會建議改革對大學肄業生的敎學法。答案是「會的」,� 但必須補充,我們對結果未必那麼有信心。因爲如果小規模的敎學法在書院制度 穩固生根,則各書院的「推動力」� 和穩定力,會使這項建議成功的希望大增。� 102 �我們如果給人的印象是硬性規定小規模敎學的實施辦法,則必然犯了錯誤。祗有一點無可置疑,就是良好的敎� 育必須爲施敎的和受敎的提供雙程的交通。世界各地的大學,現正尋求方法,來保留或重新建立這種師生間的交通,� 以免因大學規模日益增大而喪失。據悉,科學日益進步,對人腦所知漸多,將大大改變人類的 習過程。但無論如� 何,我們仍深信,這種改變不會使上文所論到的書院任務成爲多餘。當一位偉大的學者在大學公開演講,邊想邊講,� 智慧之光照耀全個講堂,靑年學子能不受到感染而激動?而那份興奮喜悅之情,是沒有東西可以代替的。另一方� 面,對一個靑年學生來說,當他將一篇功課交給一位在學術上有成就的導師批改之時,在他以往的經歷中,再沒有� 比這更重要:一方面他會受到導師的訓誡 因而認識到還有多少路要走才算眞正有成,另一方面藉着導師 指引,� 他又看到成功的前景,因而受到鼓勵,不怕艱辛,在學問的旅程中繼續前進。� 38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